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头周四表示,去年第四财季收入同比增长7.1%,符合分析师的预期。但当季的商品收入低于一些分析师的预期。商品收入是京东最大的收入来源,也是衡量该公司主要的电商业务发展势头的关键指标之一。
花旗(Citi)分析师认为,当季商品收入未达预期反映了抗疫措施干扰和宏观经济疲软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电子产品的销售表现不佳,而这类产品通常是京东平台上表现最好、韧性最强的商品类别。
这也与该公司对于今年第一财季零售收入将下降的悲观预期一致。京东零售收入大部分来自商品收入。
这些花旗分析师表示:“在消费者支出信心复苏步伐不确定的情况下,鉴于收入增长的可预见性较低,管理层的语气很谨慎。”他们指出,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高管们指出,其平台上的消费支出复苏“步伐不平衡”,并表示许多品牌合作伙伴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消费全面复苏需要更多时间。
野村(Nomura)分析师指出,京东在业绩预期上的保守基调,以及高管们暗示,经历了三年疫情艰难时期后中国消费者在购买非必需商品上可能变得更加谨慎,这引发了“新的市场担忧”。
根据几位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京东发布疲软预期前,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告诉分析师,该公司预计未来不乐观,2023年第一财季商品交易总额(GMV)可能继续呈下降趋势。
野村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最大的两家线上零售商的疲软预期表明,中国零售市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复苏。消费者信心受损和可支配收入下降构成了新的复苏障碍。”
尽管京东扭亏为盈,利润超过预期,但还是引发了担忧。随着该公司削减营销费用,成本削减对这份业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利润也受到了一次性因素的支撑,比如大幅降低股票薪酬。
分析人士说,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京东计划推出一项促销计划,以强化其低成本电商平台定位。虽然京东计划通过重新分配营销预算为该活动提供资金,不会增加开支,但分析师指出,此类举措带来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并表示这预示着竞争态势的加剧。
大和(Daiwa)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说表示:“我们认为平台补贴对利润率的影响可能低于市场预期。”他们称:“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在中国电商行业结构性放缓的情况下,对不同电商平台价格竞争力的日益重视也引发了竞争担忧。”
大和、花旗和野村都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京东港股周五下跌11.5%,今年累计下跌了约28%。他们提到了京东启动一项新的年度分红政策,以及该公司从中国经济最终复苏中获益的能力。
这些花旗分析师表示,他们将把“过度抛售视为长线投资者更好的买入机会,尤其是在股东回报提高的情况下。”
他们表示:“我们认为最大的增长阻力来自于宏观基本面的疲软,而不是执行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京东第四财季利润超预期,但有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