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四月出口增长了8.5%,进口收缩了7.9%,贸易顺差高达9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82%。出口连续第二个月超预期发挥,主要得益于机电产品出口,其中最重要的是汽车和零配件的发力。中国超越了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使得中国的出口表现明显好过其它亚洲国家。进口低迷则是受到汽车进口替代和科技产品禁运的影响,同时内需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疫情以来,贸易顺差大幅扩大。顺差扩大分两种,一种是出口强势,另一种是进口弱势,过去十二个月庞大的顺差主要来自进口的萎缩。防疫政策放松后,进口需求仍然低迷,甚至在财政刺激启动后,机械类和能源矿产类进口仍低过预期,实际上反映内需不足,政策的乘数效应不理想。但是出口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上佳的表现。
四月份新增社会融资1.22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维持在上月的10%。考虑到去年同期疫情所带来的低基数,社融表现应该说并不理想。不过四月份是传统的融资淡季,今年一季度超强表现拔高了预期,所以需要作进一步的观察。
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比去年同期低点仅略微高出。其中令人担心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单月净偿还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印证了大量房贷提早赎回的媒体观察,居民在收缩资产负债表。企业中长期贷款就大幅增加了4071亿元,也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这是中国经济目前发力之处,国企和地方平台承接了庞大的信贷,并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
至于通胀,CPI同比上涨为0.1%,PPI为-3.6%。食品通胀比较明显,服务业通胀稳中带涨,但是能源、交通、通讯和家用电器的价格趋势都是朝下的。产品价格下行,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汽车到家电,减价情况严重,一方面蚕食厂家的利润,消磨投资意愿,另一方面让消费者持币待购。长假期期间旅游出行的火爆和家用电器的滞销,形成鲜明的对照。
经济学家圈子里掀起了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的争论。从数值上看,CPI已经到了通缩的边缘,不过还没有陷进去。但是从心态看,国企以外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信心,现在都比较低迷,居民提前偿还房贷就是通缩心态典型的例子。经济要想回复到可持续增长的轨道,民企信心和消费信心是不能缺席的,经济不能光靠基建单引擎拉动。
美国四月份CPI通胀环比和上期持平,同比4.9%,低过上期0.1个百分点。核心通胀环比也和上期持平,同比5.5%,低过上期0.1个百分点。这组数字显示,美国通胀没有进一步降温,但是也没有继续攀升。大致上满足了联储六月不加息的最低要求,但却没能给出下半年减息所需要的物价环境。尤其是服务业通胀高企,使得核心CPI持续高过CPI,情况颇为尴尬。
好消息是,尽管租金上涨仍然很快,这项指标已经连续四个月出现涨幅回落了,联储的内部评估认为,涨租金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了,只是回落速度较慢。租金部分占核心CPI中42%的权重,租金逐步回落,基本上确定了美国整体通胀的下降趋势,也给了联储的货币政策停下来观察的底气。
美国是否彻底停止加息要看就业市场,看工资和物价的连环上升情况有无改善。何时开始减息,则看信用情况的恶化程度,看银行流动性的发展。三月以来出现了两轮银行挤提,改变了银行的风险意识,各银行纷纷压缩风险敞口,预留更多的现金来应付不测,这在联储的两份银行问卷中得到确认,增加了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
美国财长耶伦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国会以最快速度批准提高债务上限,不然“对美国的信用构成重大的打击”。她直言,美国从1789年起就没有违约过,现在也不应该。白宫和国会两党领袖在上周进行了谈判,却仍然不得要领。
国会预算委员会声明,有“相当的风险”在六月前两个星期中出现政府无法支付全部费用的现象。耶伦在今年一月就预测,如果不调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将在六月初耗尽现金。不过财政部有小金库,也可以暂停非关键开支的支付,所以华尔街估计山姆大叔可以撑到七八月,耶伦之后也默认了这个评估。
但是问题来了,美国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于4月18日截止,收上来的税款为6300亿美元,比起去年的8600亿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这完全出乎意料,毕竟经济增长强劲,收入增长强劲。财政部数据显示它手头只有880亿可支配现金,一个星期前还有1100亿。如此形势下,白宫加快了和共和党国会领袖的谈判。共和党国会领袖坚持,不削减财政支出,就不批准调高上限,并指责拜登无意听取意见。
拜登预定参加18日开始的广岛G7峰会,而5月19日之后众议院进入假期,直至6月7日后参众两院才会同时办公,所以6月之前只有本周是大家都在的。当然,笔者不相信6月1日是真正的定生死的大日子,美国媒体称之为X-date。财政部拖延几个星期应该问题不大。
自从1960年,美国出现过不少于45次必须调高债务上限的情况,山姆大叔从来没有违约过。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共和党议员到最后一刻才同意调高上限,熙攘期间美国政府停摆了,还延缓了对政府员工发工资,导致一家评级机构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展望。
印美元的机器掌握在联储手里,而世界还愿意接受美元,所以笔者不认为美国会彻底违约。债务上限最终会被调高,不过争拗有可能延续到最后一刻,这是一场“比谁先眨眼”的游戏,过程中市场可能感到不适。
本周重要数据不多,美国的零售数据以及中国的投资、零售数据值得关注。G7峰会在广岛举行。需要特别追踪白宫和国会关于债务上限的谈判,这是一个无法量化评估的风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陶冬:中国冰火两重天,美国债务上限仍在争拗中,市场担忧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