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程实博士撰写的音乐与经济随笔“乐由心生”系列文章
恰同学,正青春,玩摇滚。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由于人性使然而分外心安。所以,年少时,我们叛逆,睥睨天下,创造性地破坏;中年后,我们安静,波澜不惊,选择性地记忆。世界丝丝缕缕正在新生,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蜕变,年少的我们和年长的我们,似乎阔别已久,然而又会在某个瞬间久别重逢,比如,在五四青年节的今天;比如,在听到刺猬的时候。刺猬乐队,是一个符合所有文艺想象的摇滚乐队,有一个扎马尾但风格爆炸的萝莉鼓手,有一个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的程序员主唱,当他们唱出“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州”的时候,舞台被点燃了,所有人瞬间沦陷,沦陷在对青春的无尽缅怀和永恒憧憬里。我想,摇滚之所以深刻,不光因为粉碎性的音律,更因为哲学向的歌词。刺猬乐队这首歌,就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呐喊:“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这句话无比残酷,无论我们多么勉力粉饰,无尽缅怀,拼命抓住青春的尾巴,该逝去的终将逝去,美颜相机P不掉一代人老去的事实;这句话又无比阳光,无论我们多么视若无睹,看不到、读不懂、想不通年轻人的所思所为,该到来的总会到来,阶级固化也挡不住新生代的踏刃而起。透过摇滚的滤镜看魔幻的经济世界,我感觉到无尽的唏嘘,以及随后,通透的快意。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历史的车轮轰然碾过,悲观和焦虑只是因为不适应正在老去的现实。作为长期在境内外穿梭路演的投行经济学家,我经常会心生感叹,在经济增长率长期不到3%的欧美和不到1%的日本,很容易感受到乐观和淡定,但在经济增长率长期高于6%的中国,精英人士和中产阶级却显得悲观和焦虑。现在想来,就像刺猬乐队唱到的:“黑色的不是夜晚,而是漫长的孤单”。一代人的老去,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僵化,一代人曾经受益的获利模式的终结,也是一个残酷、漫长又孤单的过程。当今之中国经济,恰处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拐点,过去的粗放增长透支了人口红利和资本积累的长期动能,未来的结构性增长将更多依托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经济转型是痛苦的,特别是对于惯性依赖和模式依赖的企业和个人而言,一味活在过去,只能走向慢性死亡。把握中国经济“减速增质”期的结构性机遇,知易行难,所以,部分焦虑恰是经济体系新陈代谢难以避免的伴生现象。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潮湿的土壤万物生长,青春和活力总是需要经历慢慢被发现的过程。如火如荼的百年变局,与其说带来了增长的挑战,更像是倒逼了发展观的蜕变。“减速增质”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未来能否阳光灿烂,关键看全要素生产率,即能够带来生产效率提升的体制机制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也就是制度软实力和科技硬实力。硬核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需要果敢坚定的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打破框架的科技应用新突破。因为需要,所以中国经济可以在“减速”中耐心等待,等待破局的发生;因为相信,所以中国经济可以在“增质”中逐渐发现,发现新生的动能。就像刺猬乐队唱到的:“看脚下一片黑暗,望头顶星光璀璨”,传统经济的蛰伏给增长笼罩上阴霾,但新趋势和新力量的形成则带来了拨云见日的新希望。我想,很多时候,过多的焦虑往往是因为缺少发现的眼光和智慧。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忧心疫情后的经济发展,但值得强调的是,轻舞飞扬的朋友展现出责任与担当,鲜衣怒马的少年变得坚韧与内敛,身处沟渠的我们依旧仰望星空,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既带来了经济损失,又加速了经济进化。总有人正年轻,中国经济年轻的力量正在悄然蓬勃生长,去发现,就能感受到阳光。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轮回的世界潮起潮落,常识和规律最终会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力量。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自己,又不完全取决于自己。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中国经济“减速增质”会否顺利,还要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毫无疑问,全球经济的现在愁云惨淡,疫情冲击、地缘动荡、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岛主义已然带来了巨大威胁。然而,黑暗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可以用它去发现光明。风物长宜放眼量,潮起潮落周而复始,复杂博弈从未间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穿越周期看趋势,贸易自由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比较优势的常识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终究还将主导全球经济体系的未来演化。就像刺猬乐队唱到的:“失去的永不复返,世守恒而今倍还”,我们不必对逆流的当下和紊乱的市场太过担心,也无需被阴谋论和不可知论带偏方向,中国经济依旧站在全球大趋势的主流一侧,逆行的那些人终将老去,不断变化的“正年轻”的人们终将渐渐回到长期理性的发展道路上。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所以,我们缅怀过去;总有人正年轻,所以,我们相信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程实: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