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要出人头地”,就是当时激励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从河南农村考上国内一流大学最重要的一个动力。现在大家的生活环境非常优越,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就更应该珍惜这样学习的机会。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成功者。大家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超过常人的努力。在当时我们学校的条件那么差的情况之下,我还能一直保持一个非常领先的优势,这源于我的一贯坚持的原则,无论你到哪个环境都要争做第一。
小学的时候,我们村的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50个人。我们老师都是当地的农民,上午在地里干完活,下午到学校给我们讲课,在这种条件之下,我仍然要考到全校第一。那时候不像现在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也是要考的,全校一共只考上六个人,只有六个人能接受初中教育,但我的成绩在全乡镇是第一名,到了初中之后,我还是坚持通过我的方法去努力。
初中三年,我既始终保持了初中年级第一,也保持全县数理化竞赛的前三。这个第一名不是单单总分第一,我追求的是每门课都要拿第一,否则,就很容易就被第二名超越。为什么当时在初中高中的那六年,几百次考试,我就一直能够保持第一?因为我追求的是每门课都要第一,不要偏科。我们都学过木桶理论,你的短板就决定了你能盛多少水,其实你最差那一科可能就决定了你的未来的命运。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或是地理历史,我追求每门课都要学好,每门课都要第一,这也是我当时树立的目标。
记得每次到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之后,我们学校都会给第一名颁奖状。基本上我能把我们年级所有的奖状领完,把所有的奖品从讲台全部拿走。这就是为什么我能从一个县城重点高中考上清华,并且拿到了市理科高考状元。
从初中开始,我就树立了每门课第一的目标。也许有时失手,不能回回第一,但记得即使哪门课发挥得不好,没有拿到第一,但也是第二,不会偏差太多,因此总分肯定是遥遥领先的。有一次初中的时候,十节课一千分的满分,我当时考了961,而全年级第二名考了850,拉开了一百多分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把握去考清华。
河南前几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曾达到创记录的99万,但是清华在河南只录取一百人左右,也就是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你才能考上。当然,在深圳的竞争压力也不比这小,因为深圳的教育质量好,优秀的同学也很多,所以要实现清华北大梦,你就要努力的做到卓越,从优秀到卓越,而不能满足于自己优秀,在班里前五名或者前十名就沾沾自喜是绝对不可以的。在高考的时候你面对的是全深圳的优秀的学生,甚至是整个广东优秀的学生,所以追求每门课都要学好,争做第一,是我当时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每门课都要考满分。大家可能觉得这个要求更高了,为什么要争取满分?其实没有满分就说明你有很多知识点是漏掉的。考试虽然有一些超纲的题目,但是它只是超过了你课本的大纲,并没有超过整个知识体系的大纲,所以你没有考满分,就说明了你知识点的遗漏。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一个学霸对一个学习好的说,你学习好,这门课考了99,而我考了一百分,表面来看我只比你多了一分,但是你考99,说明你的能力只能到99。我考一百分,是因为只有一百分,如果这个卷子是150分,那我就考150分了。所以大家都要追求极致,要努力的向满分努力。古人云,“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只有把目标定高远一点,即使发挥失常了,你也能考出好成绩。如果你是按一百分去准备的,结果错了几题,这样还可以达到80分、90分;如果你的目标是及格,很可能你就不及格。
树立了这两个原则,下一个难点就是坚持,这就需要超常的毅力。我是在暑假寒假的时候实现弯道超车,和别的同学拉开距离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你要说我做出来一点成绩,那是因为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大家就要做到这一点。在别人玩的时候,你要努力学。很多同学一放假,就像撒缰的野马一样,开始全世界跑了,开始天天在家里打游戏了。一个假期下来,基本把上一学期学的课忘了一半了,一开学的时候发现什么都不会。
如果在其他同学这么做的同时,而你则利用假期,把上一学期的课复习一遍,把下一学期的课预习一遍。开学的时候,你在起跑线上已经跑赢了别的同学半学期了。对别人来说,开学之后学的是新课,对你来说是复习课。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别人刚起步,你已经跑了十公里了,这样肯定能保持领先。
而学习上更是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当时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8点到9点读英语,读语文,然后9点到11点我要写一篇作文,在假期里我是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作文的,大家可能觉得很难实现,但习惯的力量是十分可怕的。为什么现在在基金行业,我能做到我个人文章的曝光度占到整个行业的20%,占到首席经济学家领域里的50%?因为我从三年前就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有的时候太忙没时间写,我就会在第二天写两篇补上,平均一天要有一篇。写多了之后,积累了特别多的材料,就“下笔如有神”了。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坚持每周写两篇作文,但是在假期的时候,我则是每天上午写一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文章写多了之后,你的作文水平就会大大的提高了。
假期里,下午我一般会做数学,物理或者其他科目的题目,可以说假期时我的课表排的比上课的时候还要满。大家现在已经很幸福了,早上也没有早自习,7点半才从家里出发。大家知道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是几点起吗?5点钟起,5点半开始跑早操到6点,然后6点钟开始上早自习到7点,上早自习之后去吃早餐,8点钟正式开始上课,一天直到9点半下晚自习,10点钟回宿舍睡觉。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走读的,放学之后还可以回家吃饭。而我那时候每每上学都要一个人骑一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家,所以我只能住在学校。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回家也是补充点军需,没有粮票了,要带一些小麦来换馍票。现在的大家已经无法有这样的体验了。我认为,其实回家学习的效率会大大的下降,家里的诱惑太多,一会玩手机,一会看电视。当时住校,一天到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别的事情。周末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的时间,你能否超越别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能不能利用这些课余的时间,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去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超越。否则你在学习,别人也在学习,为什么你就能够超越别人?
现在大家面临的诱惑太多,各种手游、电视。在我那个时代也有诱惑,一方面是各种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都有,另一方面就是电视,那时候电视剧基本上还只有一个西游记。面对这些诱惑需要你自己去建立免疫力。在当时武侠小说非常流行的年代,我整个上学期间没有看过一部武侠小说,无论是金庸的还是古龙的,它们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高考不考金庸的小说,也不考古龙的小说,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你就已经跑输别人了。
我八岁的时候我们家就买电视了,但是我累计看电视的时间,一个学期绝对不超过两个小时。一方面是我住在学校没有条件看,另一方面就是回家的时候,我也不会去看,长时间的学习太累了,从早到晚学,我也没有精力去看电视。我妈有时会问,你要不要休息一会儿,别把脑子累坏了。但其实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完。被称为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大脑的爱因斯坦,在他死后解剖他的大脑发现他的脑域只开发了5%都不到。也就是说即使你比爱因斯坦还聪明,也不用担心大脑被用坏了,我们的大脑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完。
这就是我的经验,用别人休息的时间,玩的时间去学习,你才能实现超越。哪怕现在你是班里的中下游,如果在未来的几年内你能够坚持学习,坚持用我的方法,你会比别人进步的都快,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大家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了,人人都有很多爱好,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弹琴,这些都是很好的习惯,但是你一定要分清主次。对学生来说,你的学习是主业,其他爱好都是副业或者是业余爱好,千万不能不分主次了。有的同学说我以后就要做艺术家,要做作家,但是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好,达不到重点线,你就上不了那些重点大学。想当艺术家的人很多,想当演员的人很多,为什么会给你这个机会?因为你能够以你的成绩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大学就是在向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在同样的条件之下,我的学习能力比别人强,我的成绩比别人好。如果没有大学的信号,大家对社会来说就没有分别。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工资和待遇就只能按社会平均水平供给。从好的的大学里社会可以发掘优秀的人才,你上了好大学,就证明在同样的条件之下你学习能力更强,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你的大学来决定你的级别。
有人说马云的数学只考了一分,但是要搞清楚,他不是因为数学考了一分而成为马云的。马云抓住了时代的机遇,通过电商成为首富。你如果跟马云学数学考一分,你就有可能就是在街头流浪,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这些的毒鸡汤,没有任何意义。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即使你能复制,也没有地方粘贴。为什么我强调大家在上学的时候,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主业?就是因为无论将来你要从事什么职务,你的学习成绩,你考上的大学是向社会发出的最强烈的信号。其他的成才方式的确也存在,但是概率太低。所以大家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太过遥远的目标可以再等等,但近期的目标要达到,深圳的学生考上五大名校,三年之后再考上重点大学,成绩好的同学也可以把目标定为考上清华北大。
在决定了目标之后,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努力,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上学的时期,你付出的每一小时的努力,在将来都会得到十倍的回报。在18岁之前付出的努力,从18岁一直到老去的那一天都会得到十倍的回报;反过来,如果在18岁之前过得很舒服,18岁之后就会很艰难,这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现在我们学习欧美学校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是,中国人太多,粥少僧多,好的学校就几家,社会上的好的工作,好的机会就那几个,所以无论如何我们最终需要一个机制把人才选拔出来。中国的科举制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这是中国为人类历史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有了科举制度之后,一个普通人就可以脱颖而出,从社会的最底层到达社会的最高层。没有科举制度的国家,比如说像印度的种姓制度,国家的发展就会被大大拖累。
中国能够在封建社会领先世界4000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有一个科举制度,我们有比较好的机制,源源不断地把人才提拔上来。很多同学都爱读历史书,我们知道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下面官员递交的文件也不签,为什么明朝还能够正常的运转?就是因为他有科举制度源源不断地提拔人才,就是这些人才支撑了整个国家,而不是皇帝。
后来科举制度废除了,因为它也有它的弊端,紧固了大家的思想,但是它的贡献是巨大的。现在的高考就是新时代选拔人才的利器。和科举制相比,高考更加人性化,大家不用再按照八股文写文章,可以自由的发挥。即使是语文没有那么好的同学,也可以靠物理化学这些现代科学证明自己。
高考制度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是我能想到的人类历史上最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的确,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在高考中考出高分,比方说马云在高考制度上就是个失败者,但是这其实并不影响高考的贡献。它把所有的同学进行了分层,优秀的同学选拔出来上名牌大学,中等优秀同学上211,一般的同学就上普通的本科。通过分层,高考向社会就输送了一批相应层次的人才。如果没有高考制度,我现在就不太可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我可能就在河南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
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感谢高考的,大家不要认为高考是一个负担。高考是国家、是社会给你的最好的机会。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多少人想通过高考考大学,但是因为高考被暂停了,所以那一代人基本上都被耽误了,那一代人都没有享受到高考的福利。所以其实能参加高考就是国家给你的最大的福利,有人还不愿意接受这个福利,这样你不就是对不起国家的期望吗?说小一点,你不就对不起你自己了吗?不通过高考,普通人有什么成功的道路?
有的同学说我是富二代,我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为什么那么多的美国的富豪在孩子很年轻的时候就宣布,等他死后所有的遗产都捐献?比方说股神巴菲特,巴菲特是唯一一个通过投资做到世界首富的,个人资产超过了500亿美元,他投资的股票在过去55年的时间涨了2万倍。每年五一的时候,巴菲特都会在他的家乡奥马哈举行巴菲特股东大会,四五万人从全世界飞过来来参会。我过去四年去了四次,每年都去。每年6月份巴菲特会做一次慈善,拍卖与他在纽约的一个牛排馆吃一顿午餐的机会,每次午餐可以带七个朋友去。本次的慈善午餐正在拍卖,起拍价2.5万美元,现在已经拍卖两天了,大家知道最新的报价是多少吗?今天的价格已经达到340万美元,合成人民币2345万。拍卖截止日期是6月1号,还有三天时间,也就是说最终的成交价可能会突破400万美元。
巴菲特已经89岁了,为什么有人愿意花400多万美元和巴菲特吃一顿饭?这就是巴菲特的魅力,他的投资理念被全世界的人民争相模仿。像巴菲特这样一个有钱人,他已经宣布在他死后将所有资产捐给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的美琳达基金会做慈善。他说他的儿女如果在他死后能够得到一块钱就要烧高香了。美国很多富豪都是在生前就写了遗嘱,把所有的资产捐献,他为什么不留给他儿子?很多中国人都想不清楚。
前段时间马云游说巴菲特买他的公司阿里巴巴的股票,然后巴菲特就调侃他说,你现在是中国的首富,你准备什么时候捐献你的财产?马云说我以后会捐献的,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现在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马云还年轻,还需要资金去完成他的想法,但是最终他可能会把资产给捐给国家,捐给社会。美国的富人捐献资产并不意味着他们道德情操一定比我们高,而是因为他们不想给小孩一个预期:你无论混成什么样,你都会很有钱。
美国人认为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含着金钥匙是一种耻辱,并且对你的人生可能是一种伤害,这会消除你努力的动力,你可能就会成为社会的一个废人,所有的财富最终都会被你花光。我觉得这一点值得大家去反思。特别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你的家庭条件优越,应该感激父母给你创造了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但是那是你的父辈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你努力的结果。你要有你的人生,你要通过努力,创造比父辈更辉煌的成绩,这样才能无愧于人生。
大家现在能够在这么好的学校上课学习,这种机会来之不易。实际上中国真正安定的时间也就是解放以后这70年,如果看的更细一点,也就是改革开放这40年。大家能够在这种和平的环境下生活,在国家最繁荣的时候成长,也是大家最大的一个福利。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至于考上大学之后选择什么专业,或者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那都是后话了,等到大家参加完高考之后再给大家讲。无论你将来想做什么工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过高考这一关,先拿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深圳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有钱,即使孩子学习不好,也可以花钱送到国外的名校。近期新闻也报道过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了一名中国的学生,被查出来是因为父母捐献了600万美元,贿赂相关的人员进了名校,结果就被学校开除了。我们就先不谈通过花钱去名校结果被开除这一点,即使你没有被开除上了国际上的名校,如果你不努力的抓住这个机会提高个人的能力,在毕业之后再回国工作你也会发现“海龟”变“海带”——待业在家。
现在国内的用人单位已经学精了,以前很多用人单位认为从海外回来的学生会更优秀。结果现在发现,很多人到外国除了学了英语,其他都没学会。来到国内之后对国内情况完全不了解,在国内工作也做不好。以前很多用人单位只要你有留洋背景,就给你加分,优先录取,现在是即使你是名校毕业,也要去看你真正的学习能力,真正的工作能力,而不会一味的崇洋媚外了。
所以无论你将来是想留学,还是想在国内读大学,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好的学习成绩。留学是一个很好的深造机会,但是你得抓住这个机会。即使你去了常春藤名校,也要在名校里面学习遥遥领先。这样你回国之后就是真正的人才了。我们国家制定了“千人计划”,对于一些在海外留学成绩特别优秀的毕业生,花重金聘请回国工作。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无论你的目标是国内的大学,还是海外的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先把学习成绩提升上来,这样你将来才能真正的成功。
每个阶段要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初中这个阶段是属于人生最关键的节点。大家有没有看过路遥写的小说《人生》路遥在这本书中就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现在初中的时候正是紧要的几步,很多人觉得高考是高三以后的事,所以高中的同学压力最大,这种想法是错的。我初中时学的特别好,打了很坚实的基础,上高中的时候就特别的轻松。在初中时我几乎天天熬夜学习,但是到了高中我就从来都不熬夜了,因为我发现我在白天就已经把所有知识学完了。
如果你到高中的时候发现需要挑灯夜战,就说明你初中的基础没打好。初中的知识大多数都是靠背诵,靠记忆的,只有一部分是靠理解的。但是高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理解的,背诵的东西很少,能背出来也不一定会做题目。所以大家在初中时能够把学习成绩提到班里的名列前茅,你高中的时候就会特别的轻松。高考对你来说就是水到渠成,一次模拟考试而已。
刚才在学习方法上给大家介绍过,要在假期里面预习下一学期的课程,这样一开学就是别人在学新课,你在复习。平时,我也会在上课之前把老师讲的课提前预习好,上课的时候我就是在复习,老师在前面讲,我在下面就是做自己的题目了。对我来说,老师讲的东西,我已经提前掌握了,但是我也会注意听老师讲的里面会不会有一些我们没想到的?同样的45分钟时间,别人只听老师讲了45分钟,我则是在下面做了45分钟的题目。我做的题目也是老师不会讲的一些更难的问题。以前有一本叫《中学生数理化》的杂志,里面有一些特别难的奥赛题。我上课的时候就是自己钻研这些难的题目。当其他同学刚刚开始做作业的时候,我已经把很多高难度的题目做完了。
而在英语课的时候,我会不断地把老师讲的英语单词反复的写。如果老师讲了一分钟英语单词,我就把这个单词写一分钟,如果老师讲到十分钟,我就写十分钟。一堂课下来,你会写上千个单词,或者一个单词写上上千遍。有的同学说我考英语的时候经常会少个字母或者多个字母,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熟练的记住它。如果一个单词你写了上千遍,想少个字母都不可能,这已经形成了肌肉的记忆,这个单词已经在你脑海里了。就像学开车一样有离合有刹车,对于初学者来说,你要想一想该踩离合还是踩刹车还是踩油门,但是对于老司机来说,不需要思考,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脚自然地就往刹车上走了,需要踩油门的时候,脚自然就去了油门那里。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讲语文的时候,我也是用这种方法,老师讲一个词,我会反复的把这个词写在本子上,这样这个字你就再也不能忘了。在同样的45分钟时间,你所学的东西就是远远超过别的同学,那你的学习成绩如果不领先就没有天理了。
学习成绩等于学习效率乘以学习时间,这个公式是亘古不变的。你既要保证你的学习时间比别人长,也要保证你的学习效率比别人高。大家以后学大学物理就会学到一条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正是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才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广为流传的相对论是他博士毕业时写的博士论文,当时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所以就没有因为这个拿诺贝尔奖,因为没人看懂,他的相对论已经超越了人类100年了。直到前段时间发现了黑洞,人类第一次观察到了黑洞,而在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就已经对黑洞做出了预测,并且他预测到黑洞的周边会有光环,这和人类观察到的是一样的。爱因斯坦能够穿越时空,提前一百多年预言,的确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天才。
关于爱因斯坦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他写了狭义相对论之后没有人能看懂,所以在他的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老师不知道要不要给他过,因为老师完全看不懂。后来爱因斯坦就到全世界去给那些科学家讲狭义相对论的意思、相对论的意思。他说时空可能是弯曲的,没有人能理解,直到现在也没多少人能理解。
爱因斯坦每天都要去很多地方去讲学,十分的疲惫,而他的助理听了很多遍都已经背会了,所以助理就和爱因斯坦说,下一场你休息,你讲那些东西我完全都背会了,我上去讲。当时也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大家也不知道爱因斯坦长什么样,谁讲都一样。他的助理就在台上侃侃而谈,讲了两个小时,讲得比爱因斯坦还精彩。结果到讲完之后,进入到问答环节了,就麻烦了。有人问他问题但助手不懂,因为他只是背会了爱因斯坦讲的东西并不理解。不过他的助手非常的机智,他就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我让我的助手帮你回答,然后就把爱因斯坦叫上来作答。
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让大家去学他的助手,而是大家应该要知道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当一束光照在金属上,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强度,就会有电子迸发出来,形成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很多的应用,大家以后在大学会慢慢学到。要产生光电效应,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照射,需要足够的强度的光,这和大家的学习是一样的,你要想学习成绩大踏步的前进,第一你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第二就需要比别人更高的效率,这样你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就会势不可挡。
其实大家现在成绩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努力,很多人很快就能提升几十名,现在的学习成绩越落后,上升的空间就越大。等到上了高中,大家的成绩基本上都已经稳定下来了,这时候你再往前进步就特别难。有很多人高三的时候没有考上好大学就复习一年上高四,但一年之后其实成绩也只能进步几分。为什么多学了一年却只能进步几分?因为你的能力受限了,你没有真正的突破你的能力圈,而只是把一些记忆性的东西又复习了一遍,所以对成绩的提高并不会太大。我们发现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大部分是高三一次考上的,很少有人能通过一年的复习,高四考上清华北大。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你知道的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于是,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就越多。因此,知识匮乏的人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而知识丰富的人却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是谜题。很多事情刚开始看起来很简单,结果一做起来却发现很难,有很多地方不懂。
所以现在第一步大家要做的就是像巴菲特所说的,认清自己的能力圈,通过努力到达我学习成绩的极限。第二步就是努力扩展你的能力圈,不断的学习新的领域。当你的能力圈不断被扩大,你就越有动力去学习,因为你会发现有那么多东西我都不懂,世界的知识有那么多,这时候你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学习。其实大家把学习当做一个任务,当做一件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驱动人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为什么我愿意牺牲玩的时间去学习?因为我认为在学习的时候,我获得的快乐远远超过玩的时候,玩一小时就是浪费一小时时间。
所以大家要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如果你觉得课程面目可憎,老师面目可憎,你怎么可能学好呢?你必须想办法爱上你的课程,爱上你的老师,每天都期待着去学习、去上课,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股神巴菲特说,我们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给投资者创造价值,也就是做投资,所以每天早上我们都是跳着踢踏舞上班的。同样的,如果你每天都是期盼着去上课,期盼着去学习知识,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来上学,那怎么会学不好?你的成绩会因为心态的改变而突飞猛进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杨德龙:怎么学习你才能从优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