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底,京东(JD.US)市值大约是拼多多的一半。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整,京东市值只有拼多多(PDD.US)的大约30%了。
10月13日,京东集团-SW(09618.HK)港股股价大跌11.47%,盘中一度跌逾12%,创赴港上市以来新低。
引发这次市场异动的原因之一,是京东在三季报前的分析师沟通会中降低了收入预期,预计零售收入增速从原来的低个位数改成 -1% 至 1%;集团收入预计增长 0-1%,位于此前 0-5% 指引区间的低位。
分析师转述管理层的话说,调整预期除了宏观因素,还因为业务的持续调整下的高基数,以及高温导致空调需求在二季度提前释放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晚点财经》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看到管理层提到了 iPhone 和华为 Mate 新机销售的影响:
-
iPhone 15 的需求较上一代温和,且属于三季度的销售期更短。注:iPhone 14 在9 月16日正式发售,iPhone 15 是 9 月 22 日。但是 iPhone 14 Plus 当时延期到 10 月 7 日。
-
华为整体上限制了三方渠道的 Mate 60 Pro 的供应,更倾向于优先在自有渠道销售。
管理层还被分析师问到 2024 年京东零售的销售额(GMV)和收入是否还能达到之前预期的双位数增长。他们说 “在 11 月的年度预算会议后,将有更多的可见性”。针对京东零售自营(3%-5%)以及整体(5%-7%)的长期非 GAAP 运营利润率目标,管理层说仍按计划推进。
宏观变化影响着消费者偏好和制造商的运营重点,对擅长 3C 家电和力求提供高端消费体验的京东来说,受到的影响可能比同行更直接些。
上半年京东零售收入增速跑输全国线上社零。家电等京东的核心品类就容易受地产周期的影响,复苏存在一定滞后性。管理层也在一季度的业绩会上确认过这一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销售额在 7 月和 8 月分别下跌了 5.5% 和 2.9%。
除了需求恢复需要时间,大家电整体价格这几年也因为供给的丰富而整体下行。50 寸液晶电视面板(60Hz Open Cell,UHD)9 月报价每片 110 美元,较 2021 年 7 月的 205 美元减少近一半。55 寸、60 寸电视机面板价格也是类似趋势。再赶上需求疲软,既想降价清库存又不想破坏旗舰店价格体系的厂商就可能去京东以外的平台清货,带走了一定的销售额。
本地零售商在生鲜、日杂等高频消费上通常更有价格优势,消费者在那里有了购物习惯后,低频消费也可能留在了那里。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上半年全国日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在京东却同比减少。
新上任的 CEO 许冉曾在二季度电话会上说,“从京东的角度,非常期待更多用户在购买之前跨平台比价,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和自营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和优质服务非常有信心”。
但如果对手不用做这么重,也能实现规模优势带来的低成本和相对没那么差的服务呢?
京东意识到过这些问题,所以推了百亿补贴,董事长刘强东今年提出在价格上,只要是影响京东品牌心智的品类,要 “坚决干架”。二季度,京东 3C、家电等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11.36%。
只是保持前进总是难的。像《晚点财经》之前提过的,当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跨平台比价已经成为常规操作时,原本主打 “好” 与 “快” 的京东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编辑/Corrin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市值只剩拼多多1/3,京東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