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字令人振奋:2023年,长沙市6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过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2万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收入提升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长沙市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人才下沉基层服务乡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做好“加减法”,为基层减负赋能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靖港镇福塘村,村民庭院里香气弥漫。直播镜头前,福塘村党总支书记曾俊杰正在推介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我们引进企业加工低温冻干皇菊……”
为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长沙市着力探索建立为乡村干部减负赋能长效机制。靖港镇以规范挂牌、指尖解压、职权划界三项行动推动基层减负。村委会门口的牌子少了,督、检、考的频率和内容都更加科学精准。“我们村干部不再抱着手机当‘低头族’,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产业发展。”曾俊杰说。
产业带头人跑上下游产业,村两委召集群众开起屋场会,大家认为庭院经济大有可为。
去年以来,福塘村村级主干道绿化带和农户庭院种植起皇菊、迷迭香、芍药等经济作物,种植、观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初具规模。
在为基层松绑减负、做好“减法”的同时,长沙市注重为村社扩权赋能,做好“加法”。
2020年,长沙县开慧镇政府了解到湖南农业大学计划选址建设一个科研试验基地。“锡福村有畜禽养殖基础,但科研基地对软硬件有更高要求,村一级资源有限,大家都说很难接得住。”开慧镇锡福村党总支书记林益明说。
关键时刻,在长沙县和开慧镇政府的帮助下,锡福村整合各方面资金400万元,建起标准养鸡基地,成功让院士领衔的科技小院落地。
“科技小院的落地,带动我们村建成村级堆肥厂、发酵饲料间、科研人才宿舍等。”林益明说。
长沙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同时,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下沉到农村。长沙市建成院士农业工作室17个、院士农业示范基地12个,落地的院士科研成果每年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增收约1亿元。
多措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天将破晓,小牛犊的“哞哞”声唤醒了浏阳市荷花街道嗣同村的南锦生态家庭农场。青年党员曾庆如走进牛舍,检查夜间饲料的消耗情况。
2018年,在外从事外贸行业的曾庆如返乡创业,利用村里的废弃厂房建起生态家庭农场,摸索养牛技术。几年来,这个读过大学、当过白领的农业“门外汉”,不仅考取了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还自学机械,改进了牧草收割机,节省了大量人力。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优秀青年人才就像头雁。头雁飞得有劲,带动的是整个雁群。”嗣同村党总支书记周利平感慨。
浏阳市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联盟,为12个类别的产业人才搭建创业交流平台。曾庆如的养牛产业项目持续壮大,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0多万元。
长沙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沙市构建起覆盖全领域的乡村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举措促进人才下乡、返乡、留乡。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沙市聚焦选、育、管、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待遇上加强保障。长沙市委组织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绩效考核、关怀帮扶等全周期管理制度,保障村干部待遇。
——政策上予以支持。长沙市出台政策明确连续任职满6年、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可采取“结构化面试+实绩考核”方式,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连续任职满3年或累计任职满5年的村两委成员,每年可定向考录为乡镇公务员等。
截至2023年底,长沙市认定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20人、新型职业农民2570人、乡村工匠966人,兑现奖补4000余万元。
多元共治,乡村治理提能增效
板凳摆上,热茶倒上。在宁乡市资福镇红旗村红南一组的屋场里,一场邻里调解会开了起来。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前不久,组里一对关系一直不错的邻居,突然变得形同陌路。组长潘国仕通过走访发现,矛盾的症结,是一棵长了白蚁的树。眼看树要倒了,树的归属说不清,谁来清理谈不拢,一来二去,两家人的气理不顺。
潘国仕喊来组上几位老党员开起调解会。讲讲两家人祖辈的渊源、回忆起过去的温馨故事,原先互不让步的两家人解开了心结。“树清理了,心也更近了。”潘国仕说。
长沙市以党建引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行“片组邻”联系服务群众“三长制”,结合网格化管理,分层推选片长、组长、邻长。两年多来,23万多名邻长联系群众全覆盖,调解矛盾纠纷、掌握困难诉求58万件,提供“微服务”45万次。
一方面织密网络,扩大基层社会治理的覆盖面;一方面创新机制,提升基层矛盾调解的效能。
浏阳永安镇社会治理中心信息指挥调度室里,工作人员将群众诉求分为村级及时办、部门联合办、领导提级办3个大类,分别规定办理时限。“我们系统收集镇域范围内的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等,进度一周一反馈、问题一月一清零,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永安镇党委书记孙谦说。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将进一步夯实特色产业根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守牢安全底线,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长沙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吴齐强 孙 超)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8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