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3第十三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在香港隆重举行。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编辑李大宏,世界银行原副行长祝宪致辞,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在论坛上发布中英文版《中央企业海外发展报告(2023)》。香港政商界人士、外国驻港总领事、内地及香港上市公司、创投机构负责人、经济学家等逾300位嘉宾出席活动。
李家超:打造香港成为绿色金融科技枢纽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视像致辞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明确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李家超指出,特区政府会善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支持香港多年来建立的稳健金融体系,继续健康发展。他说:“我们也会继续强化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服务中心的角色。我们将继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金融合作,进一步连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打造更创新、更多元的金融市场,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
李家超说,今天的活动将分别给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和香港ESG榜单年度评选得奖者颁奖。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在2011年创立,现已成为获业界高度评价、具公信力的金融业界奖项之一。新一批得奖者的诞生,不但显示企业的实力,更反映国家的金融业界充满源源不绝的动能;香港ESG榜单年度评选今年是第一次举办。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责任。香港特区政府已订立目标,争取在2035年前碳排放量减半,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李家超表示,香港全球前列的金融和专业服务,是很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推动香港、国家,以至全球加速绿色转型。他说:“我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专门为绿色金融科技而设的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我们的目标是拓宽香港的绿色金融科技生态圈,打造香港成为绿色金融科技枢纽。”
李大宏:从三方面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编辑李大宏致辞时围绕香港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分享了三点看法。
首先,应做好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大文章,打造亚太区域金融科技枢纽及亚洲绿色金融中心。李大宏表示,当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业的服务模式,香港应在不断更迭的科技浪潮中,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赋能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和产品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的提出和推进,香港应充分把握好全球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机遇,助力国家实现向绿色经济转型的目标,力促香港金融业走在国际趋势的前端,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发展。
其次,应发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积极作用,助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近些年,李大宏指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逐渐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相匹配。与未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还将进一步稳慎扎实推进。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条件也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应通过丰富人民币市场产品,完善金融基建设施,优化跨境支付流程,提高跨境交易效率,助力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第三,应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李大宏说,过去30年,从H股上市到“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香港与内地创造了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未来还应继续搭建资源要素流通高速路,为两地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金活水;另外,香港在银行、证券、外汇、保险等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完全可以打造“一带一路”基建项目融资中心、保险和再保险中心,通过资本市场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和缓解投资风险方案,发挥“一带一路”投融资枢纽的功能作用。
祝宪:香港应聚焦科技产业合作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世界银行原副行长祝宪视像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气候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祝宪指出,2023年受地缘政治引发的冲突、欧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持续加息、全球性通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跌宕起伏,在复苏之路上徘徊向前。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扮演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2023年香港经济持续稳健恢复,第三季度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显示出香港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祝宪说,香港可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助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香港应聚焦科技与产业合作,推动人员、技术、货物、信息、资金等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持续发挥市场体系完备、法制体系健全、营商环境优良、开放水平高的优势,为大湾区全面建设区域共同市场提供示范。
祝宪认为,香港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目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中同祖国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金融中心,“一国两制”让香港拥有自由的商业环境、简洁的税收制度、和国际接轨的日常机制、健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严格的法制监管,能充分依靠内地的庞大市场,为香港和内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气候金融、绿色金融方面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衣学东:央企“一带一路”投资额超万亿美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在论坛上发布中英文版《中央企业海外发展报告(2023)》。
衣学东表示,《中央企业海外发展报告(2023)》由主报告(6个方面)和16家中央企业分报告组成,重点反映中央企业在融入全球发展、助力高水平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成就。截至2021年3月,中央企业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海外员工达到125万人,境外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2023年中国跨国公司100强榜单中有38家中央企业上榜,其中6家中央企业上榜2023年度全球跨国公司100强;中央企业在140个国家投资合作5000多个“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万亿美元。
衣学东表示,央企在140个国家投资合作5000多个“一带一路”建设项目。
衣学东指出,在服务当地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坚决落实“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的庄严承诺,加大绿色环保项目投资;中央企业不断提高防污减排治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向世界,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东道国开展沙漠治理及生态修复等工作。
衣学东表示,中央企业将把全球发展倡议变成务实行动,为促进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和实现共同发展注入中国力量;中央企业将更加注重树立良好海外形象,用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工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央企业将通过发挥自身实力和优势,努力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和贡献的世界一流企业。
洪灏:2024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大,资金回流新兴市场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美国目前失业率和资产收益率均处在历史上历次经济衰退之前水平,加之目前美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存在泡沫,极端收益不确定性增加,预计美国明年衰退概率较预期高,在50%左右。
洪灏提到,如果明年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美元汇率下行,美国股市,尤其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泡沫破裂的危机上升,资金可能开始流出美国市场,回流新兴市场。他还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仍然会在明年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中国市场的预期方面,洪灏表示,人民币汇率周期已经达到底部,他预计,未来6-12个月,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消散。而2024年内地和香港市场将逐步修复。
郭磊:外部压力降低,中国出口及企业盈利明年有望好转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郭磊在主题演讲中表示,2024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面临的外部压力会有所减轻,中国实现5%经济增长几率高。另外,随着海外去库存周期结束,2024年中国出口有望实现个位数增长,企业盈利会有明显好转,PPI也会回到正增长。
郭磊表示,从商品市场数据看,中国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惟利好因素传到股票市场仍需要时间。他表示,前几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关表述表明,明年中国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发力,把稳定增长作为目标,同时,财政将成为拉动内需重要力量。
郭磊还提到,房地产发展方面,保障房比重提高值得关注。消费方面,居民在体育赛事、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等领域仍有较大消费潜力。至于居民消费选择更加理性,则与周期性因素、电商发展带来的消费选择变多有关。而会议提到大规模设备更新,则涉及到中游制造业,但具体如何实现仍有待观察。
郭磊强调,拉长时间来看,中国经济仍有存量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勤奋者回报等强大的内生优势,而中国目前的人才密度没有等量经济体可以替代,应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有信心。
编辑/rub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重磅論壇!李家超等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