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的投資之道:複利是關鍵,行業是基礎,壟斷是核心,成癮是源泉

巴菲特也说过:如果把企业限制在奥马哈,他首先会考虑生意是否能够持续经营,其次是否有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最后价格是否合理。

一、林园赚钱路径

1、1989年-1990年:制度套利,8000元到12万。

1989年林园东拼西凑8000元杀入股市,这一阶段主要是反复炒深发展A(000001,现改名为平安银行)

第一是因为牛市;第二是因为制度有漏洞。

当时的市场不透明,不同地点的股票存在价差。那时候的深圳一共有四个营业部,行情全部是口头协商,然后写在黑板上交割、盖章、过户,这样就造成了四个网点价格不一样。

林园每天骑自行车来回逛,低买高卖,几个月下来赚了12万。

2、1990年-1992年:原始股套利,12万到1000万。

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投资者在拿到原始股之后,转手卖到二级市场就可以获得数倍的收益。

此时林园发现商机,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林园奔跑于上海、海南等地,收购内部职工原始股,相继购买了大量的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公司的原始股。

这些股票在上市之后都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到了1992年差不多林园持有股票市值超过1000万元。

巴菲特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是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他的小伙伴开着车到田间地头收购股票。

1956年美洲国家火灾保险公司每股盈利是29美元,而一家公司收购的价格是30美元,市盈率约为1倍,相当于每股的利润就可以支付一只股票的成本,巴菲特在翻阅《穆迪手册》发现这家公司,于是派小伙伴开着车,带着现金到乡下去收购。

一年之后巴菲特以每股125美元卖出这些股票,收益率是100%。

3、1993年-1994年:西安当开发商,小赚。

4、1995年-2001年:A 股牛市,1000万到1亿。

买入深发展,成本12元左右,40元左右套现,获利3000万左右;买入长虹,成本25元左右,60元左右套现,获利4000万左右,最终资产实现跃迁从1000万到1亿元。

5、2001年-2003年:海外投资,最终资产2亿以上(描述不详,2000年-2003年外部市场投资平均回报3倍左右)

6、2003年-2005年,绩优股投资,最终资产4亿以上。

7、2005-2007年,加杠杆可转债套利,资产超过20亿元。

该阶段选择了一批 PEG 小于1的公司,如瑞贝卡、黄山旅游、丽江旅游、上海机场等,并通过加杠杆可转债套利。

借钱1亿6000万买入招商银行可转债,转股后成本4元,后来涨到20元左右,赚了接近10亿。

《破窑赋》说: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一个人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林园是天赋异禀,老天爷赏饭吃+祖师爷赏饭吃,基本上抓住了能抓住的所有机会,也避开几次坑。

二、无风险套利

林园喜欢弯腰捡钱,下面是几种他常用的无风险套利方式。

1、可转债套利

案例一:招商可转债套利。借钱1亿6000万买入招商银行可转债,转股后成本4元,后来涨到20元左右,赚了接近10亿。

案例二:千禾味业可转债套利。2018年6月,千禾味业可转债100元附近,2019年上半年,林园以91-92元价格买入870万的千禾味业可转债,在180多元清仓,差不多挣了1倍。

2、权证套利

目前权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案例是五粮液和上海机场。

3、海外债券套利

主要案例是恒大海外债券。

4、打新

2020年7月27日,新三板正式开始交易,林园动用旗下57只私募基金打新,共计获得1791万股,中签金额达到1.72亿元。

巴菲特也是非常喜欢弯腰捡钱,也喜欢无风险套利。

有一次巴菲特在地上看到1分钱,便弯腰捡起来这一枚硬币,在场的人非常惊讶。很多人不理解它,认为巴菲特富可敌国,难道还缺少分钱?

巴菲特说:今天的1分钱在10年、20年、30年之后,就是100美元、1000美元、1万美元、甚至是10亿美元。这是财富的开始。

巴菲特最早的无风险套利案例是股票换可可豆:洛克伍德公司以价值36美元的可可豆回购每股34美元的股票,格雷厄姆让巴菲特大量收购股票然后换可可豆,同时卖出期货锁定收益。巴菲特经过分析认为,随着股数的减少,每股的价值会提升,买入222股之后。每股涨到超过100美元,收益超过3倍。

三、关于复利

爱因斯坦说:洞悉复利者,赢利也;不明复利者,负利也。

复利是美好的,如果每次赚5%,需要14.5次,资金翻倍;如果每次赚6%,需要12次,资金翻倍;如果每次赚7%,需要10.5次,资金翻倍…… 

复利也是残酷的,如果每次亏5%,只需要13.5次,资金腰斩;如果每次亏7%,只需要9.5次,资金腰斩;如果每次亏9%,只需要7.5次,资金腰斩…… 

所以投资的第一点:不要赔钱、不要赔钱。 

复合增长的6个要素包括:

  • 确定是复合增长的前提(今年能赚钱、明年能赚钱、后年还能赚钱)

  • 投入资金的多少(原始本金都是靠省吃俭用节约出来,可以看《戴维斯王朝》)

  • 收益率高低(慢慢变富)

  • 投资时间长短(尽可能长寿)

  • 杠杆高低(谨慎使用)

  • 市场起伏(静待花开)

无独有偶巴菲特也很早就认识到复利的威力。

巴菲特在七岁的时候,在图书看了一本书《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法》,书中有一个方法就是拥有一个投币体重计。 

巴菲特计算买一台体重计需要多少钱,然后需要多久可以买第二台,他用复利表计算,让每一个美国人拥有一台体重计,那样他就能成为体重计界的洛克菲勒。

后来在1963年、1964年、1965年分别讲述了3个故事女王失去2万亿、投资画作是一个愚蠢的生意、曼哈顿岛印第安人的精明。 

女王失去2万亿:伊丽莎白女王资助哥伦布航行大概花费了3万美元。如果说把3万美元按照每年4%的复合收益率进行投资,到1962年大约会增长到2万亿美元。

在最后巴菲特总结说,以下三个因素对资金增长有好处:

  • 投资周期长

  • 复合收益率高

  • 上述两点的综合

很多人觉得投资是为了改善生活,其实不是的,喜欢金钱增长的感觉!

2019年在《证券市场红周刊》上林园说:虽然我没有和巴菲特交流过,但是我们挣钱的感觉是一样的!林园说到的感受就是复利:复利是很神奇的,是靠时间完成的,而那些在股市把赚到的钱花掉的人,是不会有财富积累的!股市挣来的钱是看的,不是花的,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这段话的内涵实质。

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不是喜欢金钱,而是喜欢金钱增长的感觉,当年我钱很少,但我也没盼着以后钱多了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四、如何选股

林园十二条选股规则: 

  • 朝阳行业(行业宽广)

  • 垄断地位(投资就是制造不平等,远离竞争,拥抱垄断)

  • 成瘾性产品(重复性消费)

  • 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独一无二、供不应求、量价齐升、永不过时)

  • 毛利率要高并且稳定

  • 算清未来3年的帐

  • 傻瓜也能经营(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好的公司迟早要落入平庸人手中)

  • 最好与嘴巴相关(消费股是长牛股)

  • 选择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 拥有婴儿的股本,巨人的品牌

  •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过去存在几百年,未来大概率也会存在几百年)

  • 投入一定产出无限大(轻资产、小投入大产出)

林园说:投资就是投确定性,就是投垄断,而确定性=行业+垄断+成瘾,行业是利润爆发的基础,垄断是超利润的核心,成瘾则是利润持续的源泉。 

因为只有确定性了,资金才能复合增长。

林园特别喜欢垄断,垄断就是制造不平等,你是鸡蛋,我是石头。

垄断的产品有以下几个特征:独门生意(如茅台)、需求旺盛、毛利率稳中趋升、产品不会降价、品牌力强大、品牌力强大、未来盈利确定。 

巴菲特的选股方法如下:

  • 我们了解的

  • 具有持续竞争能力的

  • 德才兼备的管理者

  • 合理的价格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在《巴菲特之道》中描述了购买企业的12条原则: 

1、企业准则:企业是否简单易懂;企业是否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历史;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前景。

2、管理原则: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能否抗拒习惯的驱使。

3、财务准则:重视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盈利;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每留存一美元,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4、市场准则: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买到

巴菲特也说过:如果把企业限制在奥马哈,他首先会考虑生意是否能够持续经营,其次是否有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最后价格是否合理。

五、关于医药

1、林园的逻辑

①行业。在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是过剩的除了医药,林园通过对100多家医院调查,发现每家医院都是人满为患,近三年门诊增加了一倍。(实际情况也是,医院总是人满为患)

②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产生了整个医药行业7成以上的营业额。比如得了糖尿病,他要去输液,治疗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消费,大概是治疗药的2倍,甚至2倍还多,因为他确实吃了这些舒服。

③中国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口大概有4亿人,现在现在五十岁,消费能力强,未来二三十年会慢慢老去。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都是老年慢性病,一旦得上了就治不好了,只能服药缓解症状,其药物具有成瘾性。

④美国人均医药消费占GDP的17%,中国仅为6%不到。世界前100强当中,医药公司占了4成。反观中国,超大市值公司都是银行、能源、钢铁等垄断的企业,医药公司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字辈。今天中国最大的医药公司与世界500强相比,市值相差100倍-500倍。

2、林园的建议

不要借钱,用自己的钱去买医药基金指数或者医药股的可转债,买完就去睡大觉。

六、成瘾

有一本书叫《上瘾五百年》里面说: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

上瘾跟人类大脑的奖励机制密切相关。

大脑奖励机制涉及到进化的底层动力:大脑某些部位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比如多巴胺),让人得到快感,从而激励人们去做某些事情。

但是人体是有BUG的。有些物质,能直接刺激大脑,从而得到奖励。比如说,香烟通过肺部吸收,进入血液,然后直达大脑的奖励系统,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鸦片、吗啡以及可卡因,会使这种愉悦感成百上千倍地增加。 

一旦人体尝到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奖励的甜头,就很容易沉迷其中,渐渐产生依赖。 

林园此次看好的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因为三高是一单得病终身服药,三大病本身无法治愈,只能维持。

1、糖尿病

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高达4.63亿元,患病率高达9.3%,患者数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5.78亿人,2045年超过7亿人,其中2019年中国糖尿病有1.2亿人。

糖尿病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能引发100多种并发症,可能导致眼睛失明、足部残疾、神经病变等等。 

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和注射两大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促胰岛素分泌、非促胰岛素分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注射剂有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等等。 

胰岛素领域,外资药企占据领导地位,三大巨头分别是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国内二代胰岛素的公司有龙头通化东宝(龙头)、万邦制药、联邦制药;三代重组胰岛素龙头是甘李药业和联邦制药,广州药业的消渴丸也有广泛的市场。

国内涉及糖尿病上市的公司大概有20多家,包括通化东宝、华东医药、长春高新、亚宝药业、贵州百灵、以岭药业。

2、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的死亡率是世界第一,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高达1500万,即使现在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依然有50%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不能完全自理,需要长期服药。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递增的趋势。根据《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报告》,以2016年为例,心脑血管的疾病住院费用:急性心梗为190亿元,颅内出血为254亿元、脑梗为601亿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速为29%、16%、22%。

在治疗心脑血管市场上,目前国内还没有绝对的霸主。中新药业有速效救心丸、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步长制药的脑心通、以岭的通心络,信立泰、华海药业、复兴医药、恒瑞医药、乐普医疗也参与其中。

3、高血压

年龄越大,高血压犯病的概率越大。

国内的降压药创新药有阿利沙坦,属于信立泰的独家品种,华海药业、华润三九、易明药业、华润双鹤都是参与者。 

七、林园的百人实验

林园在07年有一个计划,全国随机找100人复制他的传奇,每个人拿1万块钱,不论学历和年龄,跟着他炒股,打出的口是“10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20年变成有钱人,30年变成富翁”。

结果08年股灾走了一般,14年茅台低迷,剩下的人也都走完了。

后来林园就说:08年我收了一个徒弟,跟了我3年亏了60%,后面就一直骂我骗子。

2008年我做了一个实验,收了100个学员,希望他们能像我一样在股市里实现财务自由。

结果那几年遇到市场行情非常不好的几年,我那时候是满仓,亏损也比较厉害,还好我进入的够早,成本非常低,只是少赚而已。

但学员们就熬不住了,那几年确实难熬,他们纷纷退出了。

有一个学员,跟了我3年,按我的思路选择了两家公司,三年下来亏了60%,他实在扛不住了。

退出公司以后,他还在外面说我是骗子。

没过两年,他当初买那两家公司,翻了十几倍。

林园总结大部分人是在2007年牛市看到林园赚钱的财富效应才追随他的,并不是对股票投资本身有很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最后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很难坚持下去。

编辑/lambor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林園的投資之道:複利是關鍵,行業是基礎,壟斷是核心,成癮是源泉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