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多发,如何缓解买菜难?

  目前中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比较扎实:4月上旬,中国在田蔬菜面积74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近300万亩,产量约1930万吨,同比增加100多万吨

  因各大城市此前的发展模式不同,解决买菜难问题的基础条件亦存在差异。作为超大城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典型,广州拥有大量种植基地,蔬菜自给率超100%。与之相比,上海的自给率为40%左右,中国香港特区则只有2%左右。无须大量跨区调运蔬菜,可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财经》记者 焦建/摄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城郊大仓基地”这一模式,有望加速成为中国各大中城市的一种新型重要民生保供措施。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意见》提出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等一系列要求。

  作为“落地措施”之一,“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活物资保障体系,畅通重要生活物资物流通道。”《意见》称,“在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

  “全力保障消费供给。(通过建设‘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认真落实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近日在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开的一篇相关人士就《意见》答记者问文章,则对这种新模式的作用解析称。

  “稳产”与“保供”

  整体而言,目前中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比较扎实。4月上旬,中国在田蔬菜面积74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近300万亩,产量约1930万吨,同比增加100多万吨。

  肉蛋奶、鱼果蔬供应总量充足,可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如何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储和吞吐调节机制,持续做好日常监测和动态调控,落实好粮油肉蛋奶果蔬和大宗商品等保供稳价措施,是近期各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据中新社报道:针对近期一些疫情严重地区部分“菜篮子”产品价格涨幅较大、供应压力较大的问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一位负责人则于4月20日表示:将加强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品保供。

  由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一些地区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田头采收难、物流配送不到位’等问题,局部地区‘菜篮子’产品供给受到了一些影响。”该负责人指出。

  按照常规解决思路,在“稳产”方面,通过安排蔬菜熟期品种和上市茬口,以及推动大中城市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均是在较短期内增加市场供给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保供”则是一个涉及“跨区域调运”与“城区内配送”等多个环节的领域。

  为疏通大物流通道调运环节的梗阻,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要逐个攻关解决重点地区突出问题。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随后,农业农村部也指出:将进一步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督促各地落实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将粮油、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优先发放全国统一的通行证。

  在此基础上,如何在不同城市内部解决因商超、菜场无法正常营业、电商平台配送能力下降等带来的程度不一的“最后一公里”买菜难题,则因各大城市此前的发展模式不同,存在一定差异。

  以广州为例:作为超大城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典型,该市因郊区面积较大,拥有大量蔬菜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基地,蔬菜自给率超100%,高于中国香港特区的2%左右和上海的40%左右。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广州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左右,2020年已实现蔬菜自给率103%。以2021年蔬菜总产量403.84万吨计算,相当于全广州2000万人每人每日可分到550克蔬菜。如此带来的好处是,疫情期间该市亦无须跨区调运大量蔬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北方亦不乏类似情况。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其自产蔬菜年产量达670万吨左右,其中60%供应济南市民日常消费,40%销往外地。此外,该市还拥有一西一东两个“菜篮子”,前者是山东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其承担着济南约70%的蔬菜供应;而后者七里堡综合批发市场则承担着东部城区的蔬菜供应。

  在外调菜方面,济南的供应主要来自于周边的济阳、商河、兰陵、青州等地区。调运的难度不高,时效性亦有较大保障。

  与之相比,深圳则在从3月14日起为期一周的封控防疫期间采取措施:全市超市、街市、药店、医疗机构、餐饮类企业不停业,快递员、外卖骑手亦正常上班,市民可就近或线上采购。如此一来,多数人仍靠普通商业供应,政府只需集中人手照顾弱势社群,节约“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人力资源。

  “地少人多”的深圳更为倚赖外地菜的输入。为保障供应,据《财经》在此期间的相关报道显示:3月12 日,作为该市蔬菜供应主渠道的深圳海吉星市场蔬菜来货总量合计5301吨,与11日相比增加200吨,增幅4%。

  大仓模式仍在探索

  对于目前自给率较低的大中型城市,为保证其在疫情期间的蔬菜等食品供应,通过“城郊大仓基地”打通流通节点的功能,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城郊大仓虽然也是为了应急保供而设立,但与十余年前作为“菜篮子”工程重要执行抓手的“蔬菜储备”仓储制度有所区别。

  在此之前,冬春蔬菜储备是缓解北方大城市蔬菜产销区域矛盾、季节矛盾的有效调控手段。新冠疫情期间,为保障居民日常基本蔬菜消费需求,北方大城市也连续数年逐渐加强了通过外埠蔬菜生产基地采购、本地错峰采购等方式保障储备连续投放能力。

  与之相比,近期逐渐兴起的大仓基地模式则更为实体化。例如,其一个现实试点是长三角一些地区近期正在采用的“保供大仓”,即通过将全国各地运来的蔬菜分拣打包,供应封控区域内数万居民的农产品套餐。

  前述《意见》也指出:该种基地的功能包括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

  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在应急时刻,大仓可将肉、米、青菜等统一入仓,形成标准化包装,直接由货车拉到小区,居民排队领取。非应急时刻,也可推出标准包供市民购买。这一方式或许能形成常态化的运营机制,以此保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标准化、高效化。

  “现在一些城市的买菜难是物流环节不畅通导致的。以前做社区团购的那群人早就可以做到标准化的仓储分拣和运输了,蔬菜和水果不至于,周转快才是王道。现在的大仓模式同样需要通过人去运营和运输。如何通过更加专业化、高效化的运营,做到更快是核心的考验之一。”上海一位经营水果生鲜产品的电商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称。

  “上海西郊农批是把一些散的农批市场取消集中形成的,建设也算是比较科学。浦东有上农批,奉贤有辉展,宝山有江阳,都是比较大型的批发市场。它们一般是产地或者大型农产品公司对接,然后再通过城市里的二三批、供货商、个体户,作为运输和销售的毛细血管到达市区终端。”前述人士称。

  “现在不太清楚的是大仓基地化运营后会形成何种关系。业界能想到的一种是其在应急环节启动,把一些具备资质的市场化机构作为牵头单位快速集结人员。或者是其常态化运营,比如只卖基础性物资,通过规模效益把价格降低,相当于在批发市场的前端再建立一个汇总进货渠道。”这位业内人士解析称。

  从长远看来,对于蔬菜等农产品自给率较低的特大型城市,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德钧则对《财经》记者表示:一是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提高自给率;二是尊重市场规律调节,发挥原有流通渠道的作用,才能做好保供稳价;三是保证仓储用地指标,让销区有完善的冷链设施。

  “为提升自给率,有条件的都市圈应优先考虑生产蔬菜,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垂直农业、植物蛋白工厂等城市‘内嵌式农业’。” 黄德钧称。

责任编辑:邓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疫情多发,如何缓解买菜难?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