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安的“抗疫手记”:上海的传奇就像黄浦江苏州河的流水,奔腾不息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打开门,是小区志愿者,现在上海人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白”,新鲜而温暖。这些日子,多亏大白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门口几位大白中,一个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大高个,像柱子般矗立在眼前,戴着大口罩,看着有点面熟,又不敢贸然相认。“毛老师你好,我是张建鲁,给您送抗原检测的试剂。”声音浑厚结实,沉着洪亮,就像地层深处传来岩浆涌动的回声。怪不得面熟,是上海歌剧院曾经的男低音歌唱家张建鲁,我曾看过他主演的歌剧《阿依达》《图兰朵》《卡门》,特别是原创歌剧《赌命》,声音醇厚,极富感染力穿透力,是国内难得的优秀男低音歌唱家。偶尔在小区散步见过,住15号楼。说着,他摊开大手把两盒试剂递给我。“毛老师,注意用法,看说明,我还要到别的人家去……”说话间,他和几个大白走进了电梯。

第二天,4月1日凌晨,摄影家祖忠人发了一张从长宁区到普陀区曹杨路桥的照片。几百米长的大桥跨越苏州河,宽阔的桥面上没有一部车辆,完全消失了昔日的繁忙,河水像一条玉带,如此温柔安静地在桥下流过。网上许多照片向我们展现了没有人影没有车流的外滩、南京路、外白渡桥……这座生我养我一辈子,充满无穷活力,永远沸腾的城市,一座25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就这样瞬间安静得几乎听不到一丝声音看不到一个人,让你动容落泪,真的为她心疼……历史会铭记这一天。

3日下午,我们接到小区志愿者抗原自检的微信通知。开门准备等候,打开门却发现抗原试剂已经放在门口。他们怕影响我们老人午休,没摁门铃,放好就走了。

4日,早晨的阳光是透明的,风是肃穆的。大地是安详的,心是澎湃而庄严的。小区的地上每隔两米贴着黄白相间的斑马线。从窗口望去,5点,医生和大白已经开始准备。6点不到,人们像流动的行道树,依次接受核检采样。来核检的医生是昨夜顶着满天星光,从安徽六安赶来的,今晚他们要赶回六安,不给上海人民增添负担。每个居民做完核检,都轻轻地向她们道一声“谢谢!”我又看见了大树般张建鲁。晚上我和他通电话,谢谢他。他说,我感动,我们的居民真的很配合。上午10点多,完成了1500多份核检样本采集的医生护士,列队站在小区的门口,穿着白色的防护服向小区居民告别。小区大楼的居民纷纷站在阳台上,从各角落呼喊着“谢谢,谢谢你们!”声音从树梢掠过,播散在碧蓝碧蓝的天空里。

还记得封控前一天妻子去医院配常用药,看见人多怕感染。当晚医院柳医生打电话说,你是对的,年纪大,保护好自己。明天我在病房里值班,你过来取处方拿药。上海人所有的爱都是细微的。一位从南京来上海工作了几年的教授在微信中留言:即使有颇多瑕疵和怨言,但其务实和勤勉,其谦卑和温暖,依然让人感动。

原定以4月1日为时间节点,上海浦东浦西隔江封控各4天。为了切断狡猾的奥密克戎传播链,封控不得不延长,许多市民备货不足。在物资供应一时困难之际,在高楼林立的黄浦江两岸,有一股暖流在在许多高楼里传递、涌动。各楼栋邻里之间互助合作,结成了一个个团购微信群。有热心的邻居毛遂自荐,义务肩起了为大家采购的“团长”重任。他们通宵达旦地在网上搜寻,帮大家团购急需的生活用品。高层独住,原来只是在电梯、大堂里偶遇,面熟陌生的邻居,疫情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自己邻居热情的心跳。三楼住着一户外国邻居,在楼栋微信群告急:家里鸡蛋快没有了。不久,微信群里先有中国邻居送了五个鸡蛋,接着“团长”通知他,已经替你买好,把鸡蛋放你们家门口了……封控前一天,我和妻子看到矗立在风雨里的小区保安,心有不忍,赶紧赶回家,把刚买好的一大袋蔬菜送给他们。96岁的岳母和3岁的重孙女住在浦东偏远地区,封控20余天,眼看就要断炊,妻舅在微信群求助,邻居们听闻后立刻送来了两整袋大米,还有散装在塑料袋里的大米和快餐面……

难免会发生摩擦和矛盾的小区物业和小区居民,在危难的瞬间成了一条战壕里共同抗击病毒的亲密战友。因为封控,人手严重短缺的小区物业像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运输兵,每天把一批批粮食、蔬菜、水果和婴儿急需的奶粉、尿不湿,及时送到每家每户的门口。3号楼的居民们怕物业太辛苦,本想核酸采样时顺便取快递。没想到,门打开,几盒红艳艳的草莓一早就送到了门口。微信群里每天都会不断传来上百条大家收到放在家门口的快递后,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谢。心疼物业的居民们,大家接龙,几乎有点搞笑地把香肠、麻油、虾皮、鸡肉丸子、午餐肉、即食海蜇、泡面、鳗鱼干加火锅调料、芒果干、罗宋汤、黑芝麻糊、特级酱油、VC泡腾片,还有“剃须刀少许”“一次性鞋套100个”“2包75%酒精清洁巾”“酒精湿纸60抽”“芒果干1袋”“5小瓶可乐”“12卷厕纸”“鸡蛋32个”“鸡1只”“鲳鱼、海鲈鱼各1条”“电磁炉1个”……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的宝贝一大堆,简直像个杂货铺,全献给了奋战在一线的物业工作人员。热情得让物业管家疾呼“真的够了,谢谢大家,请赶快停止吧!”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不是文学家,他们用没有修饰的最朴素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动和自豪,“说实话,在这个小区里,我得到了尊重和温暖!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谢谢大家理解”,微信后面缀着一朵鲜红鲜红的玫瑰花,两片碧绿的叶子托着。在这些有些艰难而平常的日子里,每个人,都以他的忍耐坚守和相互的理解配合,书写着人性的高贵。

这些日子最辛苦的要数居委会、社区干部了。他们几乎没日没夜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像忠诚的哨兵那样,为大家排忧解难,有时候还会听到居民一些不理解的埋怨。

前几天在我们街道工作的小成发了一条微信:

最近负面情绪有点多,我只想说社区不是万能的……但如果没有社区呢?

我身边的社区人起早贪黑,每个人手机里无数个防疫群,各种政策、各种口径和各种诉求,一会儿封楼,一会儿封小区,一会儿核酸筛查,一会儿抗原检测……即使前一天通宵达旦,筋疲力尽,第二天依旧要精神抖擞战斗在街头巷尾——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守护着上海。

现在我们打的这一仗,我们谁都没有经历过。与其谩骂抱怨,在微信群里吃瓜,不如真心实意做点什么!即便不能帮助别人,也请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我想,我们的目标和期许一样的——还大家一个“一切如常”的上海!

这些年,我把许多藏书捐献给街道文化中心,都是小成上门来取书的。她说出了许多基层干部的心里话。她们和我们一样,有孩子,有老人,有家庭,这些日子她们忍受了多少委屈!是晚,我和居委会盛书记打电话表达感谢。电话里,她的声音沙哑、疲惫,“我们坚守着……”放下电话,我耳边还一直响着她沙哑疲惫的声音:“我们坚守着……”

是的,上海的字典里没有“害怕”,只有“坚强”“黎明”和永远不变的对这座城市和对人的“爱”。上海的传奇就是每个普通市民,就是每天日复一日的千千万万的平常生活。就像黄浦江苏州河的奔腾不息的流水,一朵浪花接着一朵浪花。

(作者为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毛时安的“抗疫手记”:上海的传奇就像黄浦江苏州河的流水,奔腾不息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