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往情深,传播真实的中国

乐小悦轻轻拿出一本白色封面的书,上面赫然印着意大利文和中文的书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书的译者,就是乐小悦。

接书在手,不难想象她的喜悦:30万字,历时一年翻译完成,出版后首批书在意大利很快售罄、网络推介会在海外引起热烈反响、意大利共产党的官网专门介绍这本书……

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让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之后,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如今,一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让“中国声音”从海河之畔传到意大利,为海外人士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扇新的窗口。穿越时空,《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梦幻国度,在乐小悦的眼中已是翻天覆地之变。

小时候,以为中国人都能“飞檐走壁”

作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这本书客观梳理了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了生动解读和阐释。要翻译这样一本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的书,难度可想而知。

“我的专业是意大利语和汉语。我想通过翻译中国人写的著作,帮助意大利读者打开认识今日中国的一扇窗,让他们能了解中国的体制、道路,感受中国的开放包容和民众的幸福生活。”乐小悦道出心声。

来南开大学之前,乐小悦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学校的书本和媒体的只言片语中。“不仅是我,很多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通常只能通过西方媒体和影视剧了解中国。关于中国的意大利语书籍也大都不是中国人写的。记得小时候,中国功夫电影在意大利特别流行,我们甚至以为中国人都能‘飞檐走壁’。”乐小悦耸了耸肩。

在中国生活得越久,她便越发感觉到,西方人了解真实中国的渠道有限。

一次偶然的机会,乐小悦结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中文版主编、时任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张博颖。长谈之后,这本书让乐小悦产生了强烈的翻译欲望。“书中论及经济、历史和其他很多领域的内容,能帮助意大利人更好地了解当今的中国。”

当时,张博颖了解到,不少国外专家学者对中国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很关注。但在国外,中国人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理论著作被翻译成意大利文的出版物却较少,意大利文版本的书籍如果能出版很有价值。张博颖的认可和鼓励给乐小悦吃了一颗“定心丸”。

翻译如同翻越高山。为了努力体现原著作者的思想,乐小悦买了几十本书参照学习。为了一个数字、一个人物、一个名词,她不厌其烦向原作者和行业专家请教。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主任杨琳是乐小悦工作中的好搭档。“每当遇到疑问,她就会把中文原文发给我,向我请教中国的国情政策,一定要理解透彻才肯罢休。”杨琳说。

别人眼里的苦差事,乐小悦却乐在其中。她的丈夫、来自阿根廷的李博海说:“有一次休假,我们回家看望老人,她随身携带各种翻译材料,陪伴老人之余,还要坚持完成翻译任务,想让读者尽快看到译作。”

汗水浇灌硕果。2019年10月,乐小悦的译作在意大利21世纪马克思出版社发行,引发热烈关注。意大利一些哲学、历史、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本书给予了肯定。前不久,意大利有关专家学者还专门组织线上会议,设置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重要因素”等议题,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研讨。

“这本书是目前意大利的出版社出版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作之一,翻译准确、客观,有助于意大利读者了解中国是如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大利21世纪马克思出版社总编安德烈·卡托内说。

看到书籍得到认可,乐小悦终于松了口气:“翻译如同架起了一座桥,让更多人走到桥上看到真实的中国。”

这几年,我见证中国的发展奇迹

“缘分”一词,乐小悦特别喜欢。她与中国的缘分始于孩童时期。21世纪初,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附近的一个小城市,十多岁的乐小悦总是盼望在中国从事外贸生意的父亲能多拍一些有关中国的视频、照片,多带回一些来自中国的小礼物,“我至今珍藏着父亲十几年前从中国给我买的旗袍。”

机会终于来了。2013年,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乐小悦申请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来到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攻读研究生。

踏上中国土地的乐小悦发现,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原来如此现代、开放、包容,充满活力,和之前西方媒体描述的并不一样。尤其是走进底蕴深厚的南开大学,她惊叹不已。“校园很美、很大,很久走不到头。公寓设施齐全、导师学识渊博,到处充满历史和人文气息。”乐小悦在这里尽情享受中国大学的优质教育。

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乐小悦放弃了留学生公寓,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传统社区。房东赵女士非常喜欢这个乐观开朗的姑娘,“她特别努力地学习汉语,有时我去给她送些好吃的,她也不忘拉着我询问某些字词的含义。”

邻居的热情让乐小悦“身在异乡如在吾乡”。“在社区,中国老百姓非常友好。他们经常跟我一起分享饺子、面条等中国美食,把我当成一家人。”

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让她在翻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时如鱼得水,感同身受。“中国凝聚力很强。疫情期间,中国防疫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中国政府对疫情防控的重视和应对让我充满了安全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了《新冠肺炎防控漫画指南》多语种的翻译工作,乐小悦主动参与。她想用这种方式向更多外国人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

因为疫情,乐小悦已经两年多没回意大利。每逢圣诞节,她都能在中国买到想吃的意大利特有的蛋糕和各种家乡美食,“中国越来越开放,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熟的消费市场之一,无论是实体商城还是电商平台都可以买到很多国家的商品。”

乐小悦酷爱旅游,闲暇时便游览中国的山山水水。她眼中的中国大地正绘出一幅幅绿水青山图。“刚来中国时,时不时会有雾霾天气。这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污染防治、退耕还林……现在蓝天白云、河清岸绿已是常态,共享单车成了中国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中国对环保的重视让人钦佩。”

近期,乐小悦正在翻译一份关于“双碳”目标的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书中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章节,她也分享了更多感悟。“我从报告中了解到,中国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今各项行动已经迅速开展,从一些数据中,我看出了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决心和力度。”

乐小悦还见证了很多中国奇迹。中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世界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很多人都疑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我在中国经历的这些发展奇迹,就是最好的回答和诠释。”乐小悦直言。

未来,想培养更多的新马可·波罗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马可·波罗为一代代友好使者所追随。乐小悦也希望成为像马可·波罗一样的使者。

2017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增设了意大利语专业,这也是较早在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开设的意大利语本科专业。从汉语言文化学院到外国语学院,乐小悦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也让她距离梦想更近一步。

提到这位意大利姑娘,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赞不绝口,“刚建系时,乐小悦一周要肩负16节课时,是平时工作量的两倍,她却从未抱怨过,为了系里的建设尽心竭力。”

对语言的热爱,对南开的感情,对中国的留恋,让乐小悦格外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作为意大利语系的首批教师,她对教学倾注了无限的热情。

乐小悦认真研读有关中国的书籍,不少中国的理论书籍被翻译成了意大利文,成为她常用的教材。

乐小悦还积极参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她不仅自己研究,还要求学生不仅能向外国人如数家珍地介绍熊猫、非遗、历史建筑等中国风物、文化,更要对中国的体制、道路、发展理念了然于胸。她经常告诉学生,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

“她总是和我们一起交流中国的制度、文化,我们的专业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乐小悦的学生张桐恺说。

疫情期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意大利罗马大学在线上开展了特色活动——两国学子用对方母语讲述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故事,反响热烈。

乐小悦还指导学生用意大利语完成中国经典话剧《雷雨》的表演,引得意大利师生赞叹不已。

从校对脚本、熟悉台词,到角色扮演、排练表演,乐小悦一丝不苟,“《雷雨》不仅是中国的经典故事,更具有世界性的传播价值,每一场表演,都是一次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这种方式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激发了更多学生学好意大利语的动力。”

因对中意友好交流的贡献,2020年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0周年之际,乐小悦获得了天津市海河友谊奖提名奖。

来中国8年,乐小悦找到了热爱的工作,邂逅了美好的爱情,中国早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我希望培养更多新马可·波罗,传播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乐小悦说。(参与采写:张建新、许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译”往情深,传播真实的中国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