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第一代银川舰静静停泊在黄河岸边。
银川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1986年入列命名;服役36年后,于2012年退役,移交给银川。
一段航程的结束,也意味着一段新航程的开始。2016年,我国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第二代银川舰入列命名。如今,这段新的纽带也已连结近10年。
昔日敢为人先,今日奋勇争先。近年来,被誉为“塞上湖城”的银川市大力开展包括城舰共建在内的多项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2025年4月,银川市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1 少年军校培土育苗
“敬礼!”放学路上,随着一声稚嫩的口令,一排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齐刷刷举起右手。
某部科长苗青外出路过一所小学,正值放学时间,一队小学生见他身着军装,集体向他敬礼致意。
“这样的尊崇令我感动,也使我更体会到身上的责任和使命。”苗青说。
“银川崇军尚武的氛围一直比较浓厚,以前就有很多红色小学、少年军校等特色学校。”某部一名领导告诉笔者。但在过去,部分学校国防教育开展存在浅表化、同质化等问题,成效不够显著。
如何能让这些特色学校接地气、“活”起来?
“宁夏是长征胜利会师地,许多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是银川宝贵的红色资源。”银川警备区工作人员说,2021年起,宁夏开始尝试以英烈名字和革命精神命名少年军校。
以革命先烈马文良名字命名的文良少年军校,是依托银川市金凤区实验小学建立的。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马文良在宁夏盐池县一带组织、指导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我校学生对马文良的事迹耳熟能详。我们还组织学生演唱歌曲、举办演讲、编演舞台剧,让大家成为英烈故事的传播者。”文良少年军校一名领导表示。
这样的少年军校,目前在银川市共有6所,各具特色。以革命先烈崔景岳名字命名的崔景岳少年军校,坐落于中共宁夏工委旧址。该校校长路秀娟介绍,学校联合银川市兴庆区人武部,将当地烈士、少年英雄的故事编写成校本教材,定期组织学习。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与老兵面对面交流活动后,崔景岳少年军校六年级学生赵婷妤在作文里写道:“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英雄故事的精彩续集。我们一定会传承他们的精神,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2 服务军属尽心尽力
在银川,每个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都有本工作日志。
银川市闽宁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向笔者展示工作日志上的新备注——不久前他们刚走访了辖区军属李梅花。
李梅花家在闽宁镇木兰村,是2024年上半年入伍的双胞胎兄弟黄金龙、黄金虎的母亲。
李梅花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个人将两个儿子拉扯大。两兄弟考上大学后,怀着同样的梦想做了同样的决定,一同报名参军入伍。李梅花虽然不舍,但也很是欣慰。
兄弟俩远赴千里之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亲李梅花。于是,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经常到李梅花家中走访,陪她聊家常、做家务。
由于少了劳动力,李梅花家里的收入明显减少,遇到不少困难。木兰村“两委”及时为李梅花办理了生活补贴,闽宁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不仅把她作为慰问对象,还介绍李梅花到附近的葡萄园工作,保障她的收入。
“我们有困难,就找家乡退役军人事务局。有他们照应,母亲现在过得不错。”谈及这些,兄弟俩言语中满是感动。虽然从军时间不长,但两人主动申请赴高原执行任务,黄金龙去年因工作突出,在部队获评“四有”优秀士兵。
“为让官兵安心服役,我们积极开展‘替官兵看爹娘、为军属办实事’活动。”闽宁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说,平日与军属多走动、有需要及时帮,是基层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
不久前,驻军某部编制调整,带来了军人子女入转学、随调家属安置工作等新问题。军地协调会上,银川市有关部门领导立下军令状:“不让一名军娃落后,不让一名军属掉队。”经过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协调,很快7名随调家属、32名军娃都顺利走进新单位、新学校,开启了在银川的新生活。
3 现场办公解难帮困
自古以来,宁夏便是我国北部边防前线和边塞要地。昔日长城已成旧迹,如今在银川,军民正同心筑就一道新的“长城”。
前几年,银川市委领导走访驻军某部,官兵正在驾驶新型装备开展训练,练兵场上各型装甲战车纵横驰骋。市委领导发现,因营区围墙低矮,隐蔽防护存在较大隐患。
当场发现的问题,当场解决。市委主要领导采取“现场办公+军地联席”机制,召开市委议军会议专题立项,住建、财政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不久便为营区建起一道符合现代防侦标准的钢结构防护围墙。
“这道防护围墙不仅守护了战备安全,更彰显了军民同心。”望着新建成的复合防护墙,部队领导说。
地方领导懂国防,支持练兵备战更见实效。
不久前,某部进驻新营区,市领导班子在现场迎接时发现,这个单位装备车辆过长,新营区现有道路不方便部队快速出入,一条“战备路”当场列入下一步规划。
近几年来,银川市积极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全力保障部队营房修缮、训练场地、交通路网、通信工程和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银川市军事供应站保障有力,被过往部队官兵亲切地称为铁路线上的“军人之家”;优抚褒扬蔚然成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坚持每年“八一”、春节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家庭、驻银川各部队和享受定期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等。
银川全市公共场所均设置有双拥标志、宣传牌、主题灯箱和宣传橱窗,打造国家级、自治区级和银川市级国防教育基地15个,开通10条“双拥公交专线”……“银川市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氛围十分浓厚,这样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能打胜仗的重要法宝。”一名驻军部队领导说。
4 共建共育蓄足底气
夏季来临,驻军某部刚从雪域高原驻训归来不久,就迎来了银川市文艺轻骑小分队的慰问演出。小分队成员刘阳生告诉笔者,成员们来自银川艺术剧院舞蹈团、杂技团、宁夏退役军人红星艺术团等,大家都是因为想要为官兵做点事而自发组织起来的。
小分队准备的情景剧《平凡英雄》《这就是军人》,从基层官兵视角出发,讲述了官兵的奋斗故事。作为回应,该部官兵也将这次在高原驻训的经历编排成短剧《山海见证》《寸土不让》,生动再现了高原驻训的苦与乐。
“看到他们黝黑的脸庞,看着他们表演的节目,我们深受感动。这是来自一线最鲜活的故事,也是我们最可爱的子弟兵。”刘阳生说,这几年每次给部队演出,既是送温暖,也是受教育,“所以每次文艺轻骑小分队有演出任务,大家报名都非常踊跃。”
“在组织开展的拥军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自己被官兵深深感动。”银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说,无论是新兵入伍时的热情欢送,还是老兵返乡时的专场招聘;无论是部队营区里的文艺拥军,还是移民村里的军地结对帮扶;无论是助力部队备战打仗,还是保障部队移防驻训……每次开展为兵服务,都让大家深受教育。
在贺兰山下的生态修复区,部队官兵挥汗如雨,新栽的树苗迎风挺立;在6所少年军校的操场上,军训教官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军队不仅保家卫国,也时时刻刻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银川人民有着切身体会。”银川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说,“这种‘你守护国家,我守护你’的双向奔赴,正是我们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底气。”(胡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塞上湖城”的国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