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敛翅 雄心犹在

这天一大早,王海峰整理好飞行服,将飞行靴擦了又擦。前一晚,他还在整理飞行情况,为战友留下宝贵的训练资料。

2011年,空军首届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中,王海峰凭借过硬技能扭转战局,捧回“金头盔”。他还曾两次被空军评为“空战能手”。“当飞行员就要当刀尖子!”回望军旅生涯,王海峰说,作为一名新时代飞行员,必须以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雄壮的军歌声中,停飞仪式开始了。王海峰心潮澎湃,脑海中过电影般浮现出最后一次驾机执行任务时的场景——

“可以起飞!”指挥员一声令下,王海峰驾驶战机直插云霄。长空之上,王海峰俯瞰绵延的座座山川,忍不住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真美……”

一次次奋飞蓝天,王海峰见证了人民空军向着打赢目标奋勇前进的铿锵步伐。他说,这些年,空军武器装备飞速发展,新型战机持续列装,他非常羡慕年轻飞行员们的时代际遇,一到部队很快就能飞上先进战机。

为了让“新飞”加快成长为“新锐”,王海峰主动担起改装教员的重任,帮助新飞行员严抠每一个训练环节,细训每一个飞行动作。王海峰的理论授课颇受“新飞”们欢迎,他善于把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战术背景、作战运用“掰开揉碎”,结合自己的飞行经验加以解释说明。模拟训练时,王海峰带领“新飞”们加班学、加点练,直到他们练出肌肉记忆、练成本能反应。

“要想成为‘金头盔’,先要有‘金头脑’。”新飞行员们说,这是王海峰经常说的一句话。时间长了,这句话便成了他们共同的口头禅。

王海峰的笔记本扉页写着一句话:“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的又一次逼近。”笔记本里,他记录了许多战术“秘籍”和心得体会,每个案例后还附着“更优方案”。在他看来,只有先在头脑里打赢敌人,才能在未来战场上战胜对手。

那一年,新飞行员程广轩在自由空战比武中铩羽而归。作为教员,王海峰带着他反复研究对抗训练录像。连续3天,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复盘这场空战——手绘三维坐标系、计算两机交汇时的攻角变化,甚至模拟不同海拔高度对导弹轨迹的影响,最终算出最优解。

“解算的过程,也是理解飞行、理解空战的过程。”这场严苛的复盘,让程广轩体会到了王海峰的良苦用心。

去年,该旅与海军某部开展联合训练。程广轩驾机前出某空域。海军舰艇雷达捕获“敌”信号并同步传至战机,程广轩快速锁定目标。随后,他用上了王海峰传授的秘诀——通过接近极限的大仰角爬升,在云层裂隙中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攻击窗口,一击制“敌”。

担任改装教员多年,王海峰先后带教出40多名新飞行员,如今他们绝大多数已成长为一线骨干,在一系列大项任务中表现出色。

停飞仪式现场,大屏幕上播放着王海峰和战友们云端砺剑的视频。随着王海峰健步走上主席台,现场响起热烈掌声。29年蓝天征程、上百次重大任务洗礼,岁月染白了他的两鬓,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初。“祖国的蓝天靠你们守护,希望你们努力拼搏,向着更高更远的未来奋飞!”王海峰捧起手中的头盔,郑重地交给年轻飞行员廖祥杰。

仪式结束后,王海峰像平时准备飞行一样,环绕战机一圈,向相伴多年的“战友”告别。此刻,轻抚尚有余温的战机蒙皮,王海峰思绪万千,他的心又一次飞上蓝天……

雄鹰告别蓝天,雏鹰接力奋飞。沿着王海峰的航迹,一群雏鹰正在振翅远航。前不久,该旅一名年轻飞行员首次驾驶战机翱翔碧波之上,出色完成远海飞行任务。(王 男 于宁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雄鹰敛翅 雄心犹在

赞 (0)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