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海军2艘伊万·休特菲尔德级护卫舰编队航行。
据外媒报道,近日,丹麦国防部公布大规模海军扩充计划,包含短期和长期目标,涉及舰艇采购、能力提升、战略规划及产业发展等多个关键层面,旨在全面加速海军现代化建设。据称,该计划基于对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的评估制订,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在短期规划上,丹麦聚焦于本国领海及周边区域作战与防御能力的快速提升。
更新海军国民卫队舰艇。丹麦计划采购21艘新型舰艇,并在未来10年内交付,用于替换海军国民卫队现役老旧小型巡逻艇。新型舰艇的引入,有望提升丹麦在近海区域的巡逻效率与管控能力。
强化关键水下基础设施保护。丹麦计划采购一艘配备先进传感器、无人水下航行器的海上监视船,加强对水下异常活动监测,防范关键水下基础设施遭破坏。
采购多用途舰艇。丹麦计划购入4艘兼具环境处理与军事作战功能的多用途舰艇,既能应对化学品泄漏、石油污染等突发事件,也可执行巡逻、监视、布雷等军事任务。
在长期规划上,丹麦着眼于海军战略发展与核心作战能力提升。
更新现役主力护卫舰。随着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变化,丹麦意图在北约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其现有的3艘伊万·休特菲尔德级护卫舰难以满足新的战略要求。为此,丹麦启动下一代护卫舰采购计划,同时探索本土建造方案,以推动本国造船业发展,保障舰艇供应自主性。
扩充北极地区巡逻力量。2023年,丹麦国防采购和后勤组织与丹麦海军舰艇联合企业签订采购协议,订购6艘多用途巡逻舰。今年1月,丹麦国防部将该项目定位调整为执行北极任务,这批巡逻舰预计于2029年交付。此次公布的采购计划,丹麦将增购第二批北极巡逻舰,进一步提升在北极地区的巡逻能力,维护其在该区域的主权利益。同时,丹麦还提出与其他国家共同采购破冰船,以保障北极地区航行安全,改善自身在北极地区的活动条件。
报道称,丹麦海军扩充计划在北极地区资源开发与地缘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进行。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提出购买格陵兰岛,甚至威胁使用军事力量夺取,这一情况让丹麦深感主权受到威胁,从而加快海军建设步伐。
分析人士指出,丹麦海军扩充计划将面临重重考验。
在舰艇建造方面,丹麦国内造船业规模与技术储备相对有限,能否在既定时间内,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完成新型舰艇的建造任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成本控制方面,丹麦政府需在保障舰艇性能达到预期标准的同时,有效规避超支风险。这对其项目管理、资金统筹及成本核算等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在配套保障方面,新装备投入使用后,配套的人员培训和后勤保障工作须及时跟进。人员操作技能不足、后勤保障无法满足舰艇运行维护需求等,都将阻碍海军扩充计划顺利推进。(韩科润)
相关链接
丹麦海军力量结构
丹麦海军是丹麦国防力量的重要构成,主要作战力量编为第1、第2、第3中队。
第1中队主要负责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及其周边区域的监视警戒任务,装备4艘泰提斯级远洋巡逻舰和3艘拉斯穆森级巡逻舰。
第2中队侧重国际作战行动,配备3艘伊万·休特菲尔德级护卫舰、2艘阿布萨隆级反潜护卫舰、6艘戴安娜级巡逻船。
第3中队执行海上监视、主权维护及民用支援任务,装备2艘环保船、3艘环保艇、2艘训练艇,1艘支援船及2艘帆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丹麦拟大规模扩张海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