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训练基地组织“合力冲击”比武。刘秋红摄
风,还未停息。
海军某训练基地三级军士长刘秋桐望向海面,眼神愈发明亮。这里刚经历过一场实兵对抗,刘秋桐独自带领靶机机组,顶着风与红方舰艇编队激烈过招。
深蓝大海上,军士担任指挥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年来,该基地把战斗力标准落实到一人一岗上,最大限度挖掘人员战斗潜能,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尖子和特长能手。
无论何种专业、无论军衔高低,他们都可能汇入实战化练兵的热潮,激起一朵朵浪花。
一名靶机机长的“标准观”——
关乎生死成败的事,来不得半点模棱两可
鲜有人知,刘秋桐这位挥洒自如的靶机机长,并非科班出身。
来到靶机中队前,刘秋桐是一名伞兵。凌空奇袭、纵深出击、出其不意……伞兵专业的特点似乎与靶机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不过,以前他自己就是“武器”,现在,他是在地面操控靶机远程突击。
乍一看,好像更轻松了。然而,真正走上这个岗位,刘秋桐才明白,他身上的职责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
当伞兵时,他只需要听令而行,“让干啥就干啥”;现在,他要思谋全局,对靶机、对机组,甚至对“敌方”部队负责。“脑子里要主动去想,如何才能让靶机发挥最大效用,通过近似实战的攻击,帮助参训部队提升作战本领。”
这个过程,刘秋桐适应起来并不容易。刚开始参加演训任务时,他在现场忙前忙后,一会儿调试手柄,一会儿查看油箱,一会儿又去加固螺丝……
一次演训活动,中队官兵从清晨开始准备,结果上级下达发射指令后,靶机没有反应。官兵们以为出现了突发故障,最后检查却发现:是一根导线没连!
这件事,给中队官兵内心带来巨大冲击。实际上,论工作状态、吃苦精神,他们不比任何人差,但由于缺乏相关职责细化分工和岗位标准,导致他们出现细节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通过标准化程序化作业提升效率,是每名军人的必修课。”事后,该基地领导在复盘总结时要求全基地推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流程。
从那时起,各专业立足大纲,结合自身实际,设置起清晰的岗位标准,形成多套标准化作业流程和特情处置清单,通过滚动修订、经验交流、常态落实等,推动标准化作业流程全面铺开。
刘秋桐和战友们从头编写操作规程,定人定位组织部署化操演,连最简单的课目下达、人员跑位,他们也调整了多遍。
一些老兵还记得,在第二次参加任务之前,官兵们聚在一起,刘秋桐率先向自己“开刀”,任务筹备会开得“红脸出汗”,大家瞪大了眼睛,反复筛查不符合实战的地方。
刘秋桐在采访中坦言,第一次参加任务,跑前跑后是一种低效的“忙碌”。
举一反三,在部队练兵备战过程中,究竟还有多少忙碌是低效的?
该基地党委认为,设置岗位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检查、评估、考核贯穿全程,将战斗力标准作为“硬杠杠”,切实落到一人一岗上。
刘秋桐所在中队建立起完整的装备检查清单和任务准备“读卡制”,缺少任何一项,靶机绝不起飞;某中心推行上岗考核责任机制,确保业务人员上岗即胜任;某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法和舰艇部队做法,广泛制作岗位责任清单、业务处理手册、装备操作流程卡等120余项……
“打仗没有平局,标准就是底线。关乎生死成败的事,来不得半点模棱两可。”该基地领导说,在所有岗位均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标准可比的情况下,官兵业务水平和岗位能力实现跃升。
这几年,靶机中队圆满完成多项任务。刘秋桐也从一名“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响当当的“蓝军机长”。
一名演习导调员的“推背感”——
压力倒逼本领提升,时代催人锐意进取
与刘秋桐一样,导调员唐长生也是从其他专业转岗来的。
来到该基地之前,唐长生曾是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三栖尖兵”。如今,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导调专家,并被基地任命为某室主任。这个过程,唐长生只用了不到3年。
从带领一支10人小分队执行作战任务,到参与筹划设计多军兵种联合演习,这不仅是兵力规模上的扩充,更是思维层次上的飞跃。如此短的时间内,唐长生何以做到?
战场上,一名优秀射手往往是“子弹喂出来的”;而在战场幕后,要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海战设计者,则需要知识和实践的双重加持。
早在调整改革之初,该基地就专门研究拟制建设规划,把人员能力培养作为战斗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他们邀请院校专家授课、组织专业骨干培训,与各军兵种建立常态交流机制,并结合重大演训任务锻炼和检验人员业务水平。
唐长生记得,前几年一场实兵对抗,曾让他陷入窘境——
当时,唐长生在设计方案时,将某新型舰艇部署到作战前沿,却遭到质疑:“如此冒进,怎么提供掩护”“保障也是个大问题”……对此,唐长生缺乏深入研究,一时竟然语塞。
在各军兵种齐聚一堂时露怯,谁都不会好受。唐长生坦言,在上岗之前,他早已对相关业务熟稔于心,但在实际演训过程中,仍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那一刻,他才深刻意识到,打仗这件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想要培养出能担大任的骨干,就要敢于提供平台、放手历练。”基于这个思路,该基地建立军事研究机制,定期组织“军事研究日”活动,围绕前沿作战理论、军兵种战术战法等内容展开研究攻关。唐长生所在单位设置“大讲堂”等一系列配套活动,要求每名官兵自选主题,轮流上台授课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中,几年来,唐长生参与课题研究12项,翻译军事论文、专著100多篇400多万字……唐长生说,他是被“逼出来的”。
与其说压力倒逼本领提升,不如说是在时代的“推背感”下锐意进取。作为全军专职组织联合训练的单位之一,该基地党委清醒认识到,联合演习的水平高低,直接关乎部队战斗力,要让系统内的每个要素、每个人都过硬,才是对参训部队负责、对未来战场负责。
为此,该基地承担的“压力”远不止在演训场上——
这几年,该基地常态化抽选骨干到院校和科研院所培训、到上级部门跟学跟训、到作战部队交流代职,让官兵既听“百家言”,也吃“百家饭”,最大限度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唐长生记得,仅他自己参加的学习调研活动,不下20次。
然而,只有单位领导知晓,把人员送出去的同时,日常任务量并没有减少,这意味着更多的“负重前行”。不过,尽管如此,基地党委还是向全体官兵承诺:“只要是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有益的事,再困难我们也支持。”
负重过后,终见坦途。这几年,该基地涌现出一大批业务能手,多个单位和个人受到上级表彰,唐长生所在单位已经有40%以上官兵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同时,更多年轻的导调员、评估员独立上岗,在演训任务中排兵布阵……
当初那次掉链子的经历成为过去,唐长生如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解题思路。面向汹涌澎湃的海上练兵场,他想起一句诗——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名卫生员的体能竞赛“五连冠”——
达到岗位标准只是及格,领先需要“自讨苦吃”
去年底,该基地组织了一场军事体育运动会。开赛之前,基地专门把各项比赛项目纪录梳理了出来。其中,一个名字让人印象深刻——
陆宇航,多项体能项目纪录保持者,在短跑项目中,他已经连续5年独占鳌头。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其实是一名负责训练保障的卫生员。
此事,源自上级党委的深谋远虑。前几年,该基地某团的训练成绩始终不理想,每到考核,刚过及格线的官兵不在少数。为此,该基地党委深刻认识到:作为联合组训平台,一个细小的环节、一个滞后的要素、一个“拖后腿”的人,都可能影响训练质量!
基于这一考虑,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人员评价开始,把军事训练作为核心指标,直接与岗位任用、晋职晋衔、评比表彰挂钩;发扬军事民主,鼓励各单位广泛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并设置专门奖项;对于训练突出的官兵,优先推荐到上级机关、交流到舰艇部队,立起鲜明导向……
从那时起,团里广泛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掀起了一轮轮练兵热潮。陆宇航每次伴随保障,看着战友们虎虎生风的样子,都会心生羡慕。这时候,一位团领导问他:“当战友们跑得更快、更远,你的医疗保障能不能跟得上?”
着眼把训练标准落实到每个专业、每名官兵,团里特地对卫生员、炊事员等岗位提出要求。后来,陆宇航一有时间就主动加练,操场上、山路边、路灯下,战友们都记住了这个奋进不辍的身影。一年后,陆宇航在运动会上摘得3枚金牌,打破两项纪录。
虽说是保障单位,但战斗力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这几年,该团将战斗体能、安全技能、掩体构筑等一系列实战化课目纳入练兵范畴,每个专业、每个岗位都形成各自的比武计划。从两年前开始,他们在正常保障演训活动的同时,开始分批次组织官兵远程机动至陌生地域开展野外驻训,进一步锤炼官兵实战能力。
“达到岗位标准只是及格,领先需要‘自讨苦吃’。”该团领导介绍,这两年,官兵积极进取,练兵氛围更加浓厚,成绩得到显著提升:在基地组织的练兵比武活动中,有一半奖项都被他们摘取。同时,多名官兵挑战极限,在战区海军的擂台上崭露头角……
同样的变化,也在其他单位持续发生——
某中心工程师喻洲是演习裁决评估工作负责人。这几年,基地承担的演训任务规格越来越高、频次越来越多,喻洲和战友们的状态经常是:一场演习刚结束,评估工作还在进行,另一场演习又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可以说,这是基地最忙碌的专业之一。
然而,正是越来越忙的这几年,喻洲坚持挤出时间,带着年轻官兵开展课题研究,参加创新竞赛。近年来,他所在的评估室14次参加大项竞赛,先后斩获一等奖5次、二等奖5次。
“自讨苦吃,是为了保持思维活跃、适应未来需求。”喻洲说,正是这份永不停歇的挑战之心,让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进一步跃升。他们有时自己编写应用程序,有时提出改进建议,使得演习数据采集评估系统多次得到优化,效率大幅提升。去年,喻洲被评为“全军青年科技英才”,并荣立三等功。
前不久,一堂战备教育课上,该基地领导引用小说《三体》里的一句话,让官兵印象深刻:“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便扑面而来。”
这份危机感,并非杞人忧天。面对未来战场的变数,有远见的部队、有担当的军人都在提前应对——
靶机中队正在探索多机编队、饱和攻击、低空突防等攻击新样式,机长刘秋桐已经跟着军舰前往远海开展试训;某中心每周组织前沿理论学习,导调员唐长生对局部战争中无人装备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把战斗力标准落实到一人一岗上,其实是向一人一岗要战斗力。”该基地领导说,面对未来的“大雨”,他们时刻准备着。(李中文、江鑫钰、雷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把战斗力标准落实到一人一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