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绝活看点】
张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电焊工。从事焊接工作15年多,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7项,推广应用成果20余项,解决施工难题近300个,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辽宁工匠等荣誉。
“焊接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手、眼、腰、脚要稳住,避免误差。”眼戴护目镜,身穿阻燃服,左手拿着防护面罩,右手紧握焊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的实训车间内,张亮(见图,本报记者刘洪超摄)正认真地给新员工讲解焊接工作要领。
2009年,张亮从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成为当时的辽河油田总机械厂车间的一名电焊工。“学本事,必须要靠苦练。”他回忆,当时为了增强手腕的稳定性,自己每天坚持做俯卧撑,还常在手腕上吊一块砖头来加强力量训练。
3年后,张亮入职辽河油田分公司。新岗位伴随着新挑战。夏天,车间内气温很高,有的焊接工作还要加温才能完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张亮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衣服常常被汗水浸透。
从公司内部的技能竞赛到辽宁省、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再到国际焊接技能大赛,张亮屡创佳绩,成为当时辽河油田分公司最年轻的技能专家。
2017年,张亮被公司委任为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全自动焊接技术总监,负责全自动焊接技术指导工作。在白雪皑皑的东北平原上,他冒着严寒,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终于在第五天调试出了合适的焊接参数,领先全线23天完成管线焊接参数调试,并创下了单机组日焊接41道、月焊接641道焊口的全国纪录。
面对严寒天气无法保证焊接层间温度的问题,张亮研发的“小坡口大电流快速焊”焊接工艺,确保了焊接时的层间温度。由于坡口尺寸的减小,焊接速度的提升,施工效率显著提升,施工成本也明显下降。
2024年,张亮又带领同事们参与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带队创造了单机组日焊接58道、月焊接873道焊口等全线最高纪录,助力项目部提前95天完成主体管线焊接任务,施工综合进度领跑全线。
由张亮负责攻关的“超大口径高强钢管线连头自动焊工艺研究与应用”“大口径山段自动焊技术应用”等多项课题,获评辽河油田3项技术创新成果和3项科技进步奖,填补了公司在全自动焊接施工领域的多项空白。
从事焊接工作15年多,今年38岁的张亮通过不懈努力掌握了30多种焊接技术,“技术的突破不只是靠提升技能熟练度,更要深入研究,实现技术创新。”秉持这一理念,张亮带领团队总结出了“不等壁厚管线焊接”“热焊专用导电嘴改进”等施工工艺,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7项,推广应用成果20余项,解决施工难题近300个。
为了推动技艺传承创新,张亮主动利用工作室的平台开展“拜师学艺、一师带多徒”活动。近年来,他先后培养出5名高级技师、12名技师,30余名徒弟先后21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佳绩,累计培训焊工4000余人次,为30多个国家重点项目输送合格焊工2000余人次。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7日 06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15年练就30多种焊接技能(工匠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