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型源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2023年9月,海州区检察院对所办案件开展“回头看”,发现一起抢劫案的被告人孙某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但案件判决后,他的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并未被吊销。这显然不符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无暴力犯罪记录的规定。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海州区检察院经走访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后获悉,目前刑事处罚、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之间的信息不畅,出租车营运公司、打车软件公司、交通运输部门均无法直接获取驾驶员的违法犯罪记录,因此导致部分驾驶员“带病”上路。
海州区内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有一万余人,而刑事案件的数据更是庞大,如何将“带病”上路的驾驶员找出来?海州区检察院决定向大数据借智借力,搭建了“交通运输领域从业资格人员法律监督模型”。经运用该模型比对,筛查出全市疑似应当撤销而未被撤销的驾驶员67名。经连云港市检察院指定,海州区检察院向市交通运输局制发检察建议。该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经严格审核,撤销了23名“问题司机”的从业资格。
2024年初,连云港市检察院和海州区检察院分别与市交通运输局会签相关协作协议,将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向交通运输部门开放共享。模型共享后,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扩大数据筛查范围,将筛查信息扩大至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危险品运输等范围,获取信息16万余条。截至目前,该局已依法撤销118名“问题司机”从业资格,并严格规范新入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不同意从业资格申请27件。
“一个数据模型,促使检察与交通两部门深度融合,共同为春运回家路增添一份安全出行的保障!”于丽婕代表在现场观摩后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检察日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新聚网 » 江苏连云港:大数据模型赋能治理驾驶员“带病”上路